花旗集團今年4月決定退出包括臺灣在內的13個市場消費金融(信用卡、信貸、房貸)業務。外媒傳出,台灣花旗消金業務的買主,包括:國泰金、富邦金與外銀星展、渣打銀行。不過近期傳出,花旗要求潛在買主不得在3年內僱用花旗員工,引發市場震撼,對此,金管會銀行局21日說,有收到相關陳情,將要求花旗說明。花旗則否認此傳言,指出與事實不符。
據國外財經媒體報導,花旗在臺灣、印尼、菲律賓與泰國的消金業務,將進行具有約束力的投標,期限到本月22日。而臺灣消金業務潛在買主,包括:星展、渣打、國泰金控和富邦金控。
報導指出,花旗在臺消金業務售價預估可達20億美元,另有說法透露可達到40億美元,須按照買家是否接受花旗實際出售的資產範圍。
報導指出,台灣花旗的消金業務並沒有虧損,2020年稅前盈餘97.59億元,信用卡總流通卡數截至今年6月底285萬張,排名國內第六大。
花旗出售的臺灣消金業務,包括:50萬個財富管理客戶、270萬張有效信用卡及3,300名員工,存款有3千多億元,財富管理規模達2千億元,房貸金額約1,400億元,小額信貸約500億元。
不過,傳出花旗要求潛在買家簽署「3年內不得招募、僱用花旗員工」的承諾書,綜合媒體報導,有花旗「吹哨者」持英文公文向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檢舉,才讓事件被揭露。
全金聯提到,在釐清真相之前,金管會應要求花旗暫停此案,否則不排除串聯金融業相關公會,至金管會、花旗銀行抗議,以維護全體金融從業員的權益。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在21日指出,金管會尊重銀行的決定,但過程中需遵守國內法規,並保障客戶及員工權益,目前已要求花旗就消金業務涉及的勞動權益,向金管會進行說明,花旗也應對外澄清。
花旗銀消金部門約有2,500位員工,銀行局說,有要求花旗銀應盡速針對勞動法令的合法性,向員工說明清楚、釐清與消除員工的疑慮,花旗也有向金管會表示正持續向員工溝通中。
而對此,花旗銀行臺灣區則回應,對於近來一些關於本行限制員工轉職的不正確且誤導的消息,在此澄清相關陳述與事實全貌不符。本行在審酌買家時,始終將買家願意承諾給員工的工作條件和就業保障作為重要考量。
另外,21日再傳出,花旗為安撫員工,訂定新的獎金制度,但要求員工簽「棄權同意書」。銀行局說,已收到花旗企業工會的陳情郵件,將進一步了解。
花旗員工為爭取自身權益,本月16日起成立花旗銀行工會,截至21日已收到300份申請書,全金聯建議,由於這次受影響的員工達2千人,呼籲工會的入會人數要達到1,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