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搶攻電動車商機,電驅動力系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歐美日中等供應鏈大廠積極布局,臺廠東元、鴻海也冒出頭。法人31日分析,設計整合化、減輕系統重量、增加電機功率體積密度,是降低電驅動力系統成本的三大關鍵。
東元董事長邱純枝日前指出,東元整合馬達與驅動控制器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瞄準四輪電動車及3.5噸以下商用車型,更能升級成馬達、驅動器、減速機三合一的電動車動力系統。
邱純枝表示,東元具備在臺設計製造車用動力系統的能力,今年可配合電動巴士車廠完成整車測試,預計明年可量產上市;東元總經理連昭志也透露,最快將在明年第1季量產,可望挹注2023年業績表現。
鴻海在電動車的電驅動力系統方面也未缺席,18日展示應用於電動商用車的驅動電機系統,這是電動巴士電機、驅動器二合一的直驅動力系統。
鴻海強調,為符合臺灣電動巴士設計製造的國產化要求,國產化比例約來到6成;鴻海推動的MIH電動車平臺的聯盟成員參與比例也達60%左右。
此外,致茂電子旗下易維特科技(EVT)也積極開發包括兩輪與三輪電動機車動力驅控系統、充電器及直流電壓轉換器等電力關鍵零組件。
法人指出,電動車的電驅動力系統標準化程度較低,可依不同車款設計搭配不同功率的產品;與電池芯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相比,有著明顯不同,進入門檻比電池產業相對較低,故參與廠商較多。
法人也點出,降低電驅動力系統成本的三大關鍵,包括設計整合化、減輕系統重量、增加電機功率體積密度。
鴻海強攻自駕感測技術 布局光達、毫米波
由於電動車整合自動駕駛功能已成趨勢,鴻海強攻自動駕駛雷達感測技術應用,布局光達(LiDAR)產品外,在毫米波雷達應用也沒缺席。
自動駕駛最重要的就是感測器的感知功能,自動駕駛目前主流的感測器,主要以攝影鏡頭和雷達為主;雷達三大技術則包括毫米波雷達、光達(LiDAR)、以及超聲波雷達。
鴻海18日首次大規模展示自動駕駛攝影鏡頭和光達產品的研發成果,其中亮相的光學相控陣列光達(OPA LiDAR)、重量僅300公克;鴻海也積極布局微型光達引擎,採用4吋晶圓微米級相控反射鏡陣列(MPMA)晶片技術,並指出這項「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製程,因為導入量產相對容易,良率至少超過95%。
法人指出,在光達雷達方面,目前全球供應商有威力登(Velodyne)、Luminar、法雷奧(Valeo)、Quanergy等廠商;中國華為、大疆投資的Livox也再積極布局。
法人表示,臺廠在毫米波雷達也沒缺席,為昇科的24GHz、77GHz及79GHz毫米波雷達,現階段已具備自主開發技術的能力,預計年產能邁向2千萬顆,未來目標將瞄準毫米波雷達市場,成為全球前三大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