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水產類農產品初級加工場3日在屏東枋山鄉正式掛牌,縣長潘孟安出席掛牌儀式,他表示,漁民鄭瑞隆是屏東第1位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水產類)」,也是全台首張,非常不容易;未來縣府將續輔導更多漁友取得登記證及成立加工場。
屏縣府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表示,鄭瑞隆的產品為石斑魚、龍虎斑及龍膽石斑之分級、二三去、分切等加工方式,為能取得加工場登記證,他取得「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及格證書」、「水產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實務基礎訓練班之及格證書」及「產銷履歷」等認證,讓水產品標上追溯號碼,對食材來源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提升水產品原物料與加工製程把關能力,確保水產加工品品質與衛生安全。
鄭瑞隆體認到水產品不僅僅是靠專業的養殖技術,更要針對原料進行加工,以延長水產品的保存及食用性,他表示,為了讓消費者食用更安心,水產供貨品質就必須穩定,養殖技術結合水產品產銷履歷措施,不論是養殖或是加工過程均可明確追蹤,才能讓消費者食用更安心。
縣長潘孟安表示,農漁業要升級,更要永續經營,要通過加工場認證須通過40小時的加工技術與食安衛生教育訓練及格,加工原料更須為國產溯源、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加工場域也要取得合法容許使用,更要輔導符合GHP 規範,屏東農民很會養殖,但是要會賣,會加工,才能讓價值更提升,過去常需透過代工廠加工,現有自己的加工場,就能自己調控產期與內外銷。
潘孟安指出,小農加工室的好處在於以最新鮮的原料進行加工,未來銷售管道也以中小型的通路為主,和現有大型通路及食品級工廠做出區隔,並藉由新式的加工模式,不僅能打開通路,更可確保產品使用國產溯源原料、符合食安衛生法規,讓消費者有信心。
未來縣府也會積極輔道符合申請資格的漁民取得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以提升水產品價值,擴大販售通路,穩定產地農民收益。
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表示,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賦予小農加工正式法源,只要本國養殖漁民或漁民團體以100%可溯源的國產原料做初級加工,並比照衛福部的衛生標準,在農地上建置加工室,地方政府依照申請文件書面審查,並派員實地勘查,確定土地、設施合法性、場區內人員衛生管理、作業場所及設施的清潔衛生,以及加工製程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規範,就能取得初級加工場登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