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臺循環供應鏈量能充足 去年創造741億元產值

經濟部工業局及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週五(11月5日)舉辦「臺歐循環供應鏈主題報告」發布會。(歐洲商會提供)
經濟部工業局及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週五(11月5日)舉辦「臺歐循環供應鏈主題報告」發布會。(歐洲商會提供)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經濟部工業局及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週五(11月5日)舉辦「臺歐循環供應鏈主題報告」發布會,聚焦供應鏈合作。報告指出,臺灣已建置成熟的循環回收體系,其中,以再生塑膠、金屬等再生產品作為替代原料或燃料的產值,已從2002年的新臺幣249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741億元,近年回收率指標已有明顯成長。

所謂的循環供應鏈(Circular Supply Chain),指的是產品及能資源可在整個經濟體系內,不斷的循環使用,相對於線性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循環供應鏈更強調產業上中下游的溝通與合作,採購方與供應方需一同建立更充足的資訊分享與更透明的規則。

報告指出,臺灣已建置成熟的運作管理制度及完整的循環回收體系,截至去年,以工業局主管之再利用機構已有約1,765家,該等再利用廠商將工業產出的事業廢棄物轉化為再生塑膠、再生金屬、再生燃料、再生溶劑等超過230種的再生產品,可作為各行各業的替代原料或燃料,創造產值從2002年的249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741億元。

在發布會中,工業局、歐洲商會、資源再生協會及國內外廠商代表就表示將從三大方向深化未來合作,一、持續導入產品重新設計理念,強化提升循環技術與市場對接應用;二、結合產品品質與溯源驗證制度,促進國際市場鏈結;三、落實循環經濟理念,創造市場經濟規模、擴大減碳效益。

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組長凌韻生表示,國際大廠相繼提出循環採購目標,紛紛要求供應商於生產製程中,提高循環物料及再生能源的占比,而臺灣身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將運用自身優勢打入國際循環供應鏈並和國際品牌合作。

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Freddie Hoeglund)表示,作為在臺代表歐洲商業利益的最大組織,歐洲商會與工業局合作出版此報告,是展現會員為實現循環經濟作出堅定的長期承諾,商會將持續支持,並轉介更多商會會員參與品牌供應鏈媒合機制。

回收鋁市占率2050年將超過原生鋁

報告指出,在各國政府循環經濟法規與品牌商的循環採購壓力下,整個生產製造環節將減少原生物料使用,並改採再生物料。以金屬為例,鋁合金因強度高質量輕,為重要工業原料,用於各類運輸工具及電子用品;目前原料端約68%來自於鋁礦開採,32%則來自回收再生物料,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期市場對再生物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2050年回收鋁的市占率將超過原生鋁。

若以塑膠為例,廣泛用於生產塑膠容器及紡織成衣之聚酯原料,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目前約75%的來源為石化原料,25%則來自回收再生物料(rPET),預期市場對再生物料的需求將逐漸取代原生物料,2050年rPET之市占率估計將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