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腸炎的危險因素包括心房顫動、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栓容易形成和既往的心肌梗塞病史。血流不暢有四種機制:來自其他地方的血塊滯留在動脈中,動脈中形成新的血塊,腸繫膜上的靜脈形成血塊,以及低血壓引起的血流不足或動脈痙攣。慢性病是急性發病的危險因素。最好的診斷方法是血管造影(angiography),當無法進行血管造影時,可使用電腦斷層掃描(CT)。
急性缺血性腸炎的治療可能包括支架植入或藥物治療,或通過放射線介入性治療(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分解阻塞部位的凝塊。放射線介入性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在放射線影像導引下,以極小的傷口將導管等醫材或藥物介入人體內,進行疾病的治療,所以算是一種微創手術。
開放手術也可用於移除或繞過阻塞,並且可能需要移除那些已經死亡的腸道。如果不迅速治療,預後通常很差。在接受治療的人群中,死亡風險為70~90%。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搭橋手術是治療的首選。有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用肝素(heparin)和華法林(warfarin)等抗凝劑治療,如果沒有改善,則進行手術。
在發達國家,急性缺血性腸炎每年影響大約每十萬人中的五人。慢性缺血性腸炎影響大約每十萬人中的一人。大多數受影響的人群都超過60歲。同齡男性和女性的比率大致相同。
體徵和症狀
缺血性腸炎有三個進行性階段:首先出現的是過度活躍階段,其主要症狀是劇烈的腹痛和血便。許多患者會好轉,但不會超過這個階段。如果缺血持續,可能會出現麻痺期;在這個階段,腹痛變得更廣泛,腹部變得更柔軟,腸蠕動減弱,導致腹脹,不再有血便,檢查時沒有腸鳴音。最後,當腸液開始通過受損的結腸內壁洩漏時,會出現休克階段。除了休克外,還有代謝性酸中毒,伴有脫水、低血壓、心率加快和意識模糊。進展到這個階段通常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監護。
缺血性腸炎的症狀各不相同,95%的患者出現腹痛(平均持續時間為24小時)。其他症狀還包括噁心44%、嘔吐35%、腹瀉35%、心率>100 33%、直腸出血16%、 便祕7%。
缺血性腸炎的治療取決於病因,可以是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然而,如果腸已經壞死,唯一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壞死的腸段。
在供應腸道的動脈沒有阻塞的時候,治療是藥物治療而不是手術治療。病人住院接受靜脈輸液恢復,仔細監測實驗室檢查結果,優化心血管功能,鼻胃管減壓和肝素抗凝作用也都可用於限制腸道壓力和優化整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