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技封鎖,使中國晶圓製造龍頭廠中芯國際近年發展受限,中共為發展半導體,決定以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積體電路)基金2期為中芯國際旗下的中芯深圳注資5.313億美元(約新臺幣147.6億元)。專家說,即使中芯獲得資金援助,但以目前美、中兩強對抗的局勢,外商還是會傾向優先下單臺廠。
受美國的封鎖,中芯國際難以取得成熟或先進製程設備。而中芯在思考如何突破科技之餘,日前發生人事大地震,以蔣尚義為首的3位前台積電研發高階主管同時離開中芯董事會,蔣尚義曾協調中芯國際與荷蘭ASML談判,以取得EUV(極紫外光)光刻機,如今離開公司原因備受關注。
中芯國際發出公告,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注資中芯深圳,將有利改善中芯深圳股權結構;中芯持有中芯深圳股權將降至55%,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持股比重約22%。
此外,中芯國際說,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將加速中芯深圳業務發展,中芯深圳規劃生產28奈米及以上的積體電路,預計2022年開始生產,最終目標月產能4萬片12吋晶圓。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目前中國在先進製程面臨美國「卡脖子」問題,先進製程發展處於比較停滯局面,中國官方只好將目標轉向成熟製程,藉由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2期幫助中芯國際擴展成熟製程。
劉佩真提到,中芯國際積極擴充上海及深圳成熟製程,不過美國對中國的深紫外光(DUV)機臺出貨有遞延情形,將會影響中芯國際後續成熟製程產能擴充速度。
她說,臺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及聯電在中國也有針對成熟製程擴產,以國際局勢來看,美、中兩強對抗,外商下單還是會傾向下單臺廠,特別臺灣掌握全球最大成熟製程產能,且良率表現比中國業者好,預期未來全球成熟製程市場,臺廠還是能夠掌握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