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原鄉公墓滿葬 內政部四年補助5.4億元 改建納骨牆

資料照。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公墓改善成果。(內政部提供)
資料照。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公墓改善成果。(內政部提供)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

為協助原住民地區改善殯葬設施品質與容納空間,內政部自2018年起推動為期四年的「原住民及花東離島地區殯葬設施改善計畫」,將原墓地起掘、整理,建立地方型納骨牆及自然葬專區,四年來投入5.4億元,協助17個原鄉改善52處公墓環境,解決公墓滿葬問題。

內政部26日表示,原鄉地區傳統上多採土葬,但臺灣土地資源有限,更有墓地不敷使用的問題。為滿足民眾喪葬需求、改善墓地景觀,內政部2009年開始補助原住民地區公墓改善,再於2018年積極推動為期四年的「原住民及花東離島地區殯葬設施改善計畫」,補助原鄉更新公墓。

資料照,苗栗縣泰安鄉斯瓦細格公墓改善成果。資料照。苗栗縣泰安鄉斯瓦細格公墓改善成果。(內政部提供)

民政司副司長鄭英弘向《大紀元時報》說明,由於原鄉地區多屬山地,受限於水土保持問題及部落分散,在平地城市中常見的大型納骨塔並不適用,因此,在徵得墓地所有墓主同意下,將原本的墓地起掘、整理後,改將骨灰存放在新建的小型納骨牆中,並設置埋放骨灰的環保自然葬專區。

內政部指出,該計畫執行至今,已完成桃園市復興區等17個原鄉共52處公墓更新,面積合計約21公頃,並設置納骨牆共19,394個骨灰櫃位,新增環保自然葬專區面積10,679平方公尺,不僅大幅改善公墓景觀,也能有效運用原鄉土地。未來將持續與地方合作,共同促進原鄉地區環境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