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七場論壇包括產官學研、臺灣兩大華語文學會、僑校共同參與,結合政策對話、腦力激盪、優秀學養與實務的經驗,進行內部策略討論形成共識,也是連結國際的盛會。
童振源委員長表示僑委會的任務,是促進臺灣教育機構、智能產業走向國際,協助僑校的發展,增進彼此合作,強化國內外的連結,是槓桿支點的角色,透過僑校的海外網絡協助臺灣邁向國際,建構全球據點、示範點,更具體有力的將臺灣華語文教育推向國際,讓僑校的能量跟國內連結,激發更多華語文能量。
政策的教育能量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彥儀司長提到,華語教育2025計畫(111-114 ),主要整合僑委會、外交部、教育部的力量。每組都有主持人,定期舉行焦點會議,並與重要網站共同合作,整合臺灣華語產官學研的教育能量。透過盤點華語教育的問題,總體提出解決方案,目的是讓使用者(老師、學生)根據不同需求很快的找到資源參考使用。計畫架構如下:
「臺灣優華語計畫」,則是校對校的合作模式,補助我國具華語文教學量能的優質大學與美歐地區優質大學合作推動華語文教育,第1期邀請20所、第2期邀請30所,我國華語文教學量能之優質大學,為了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合作對象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美歐地區英語系國家大學優先。
海外的教育能量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李梅如會長介紹總會下有13會區,會舉辦各種活動,連結各區僑校力量。疫情下促使僑校大轉彎,轉成線上教學,目前持續堅持線上辦理與各在地的連結、辦理國際研討會等各種活動。目前,僑校困境是學生減少、年齡大的老師科技能力不夠,萌生退意,造成師資不夠,造成學校的收入減少。期待能與臺灣教學產業、智能產業的合作。李梅如會長提到整體政策對僑校海外教育產業非常有幫助,但要考量是否能適合當地需求,在專業度、合適度都需要在地老師的參與,創造更合適的教材或教科書。
■建議策略:
專業師資培育很重要,感謝僑委會數位學伴計畫,落實跟臺灣學生交流接觸,跟臺灣有更強的聯繫,學生把臺灣的愛帶回來,有很強的向心力,希望能繼續,臺的聲音在海外會更強。
學會的教育能量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任弘理事長,致力於海外華人歷史、華文教育發展史、中國書法史和漢字文化的研究,將華語文教育是視為終身志業,他從定位上去思考華語文教育國際合作-理論與思想的準備。
從幾個名詞如「華語、漢語、中文」,或是臺灣將對外華語教學改為國際華語文教育,華辦改為臺灣華語教育資源中心,而中國大陸將對外漢語改為漢語國際教育,再更改為國際中文教語,漢辦改為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由此可看出觀念不斷的在改變。同時也把學習與文化傳播綁在一起。需要考量的是,對海外華語文教育而言,這些外力是否造成干擾,需要深度思考。
1990年代以後,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cy在國際學術上的重要概念,如:Chineseness、Diaspora、Sinophone、Chineseness and Americanism,在制定政策要研究思考這幾件事,先了解走入世界可能產生的問題,同時要小心處理國際推廣的問題。
■建議策略
臺灣沒有自己的評鑑標準、課程標準,運用一個好的教材開始,制定課程標準,建立評鑑標準。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面對當地主流社會的成人教育,要先預想這些人如何評鑑,所以要盡快建立臺灣自己的評鑑體系。
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彭妮絲理事長談到,國家隊形非常符合實務,是教學實務界很需要的,就華語教學實務來看,教材課程,全球華文網提供許多免費的公共財,是很重要的工具,但是還缺教學影帶,網路資源很多但散在各處,需要有更高的平臺來匯集資源。另外,走出臺灣華語文的品牌,差異點要抓出來,通用華語教學有相當多人投入,專業華語教學,可以在專業這方面找到品牌的切入點,根據第一線教師的反應,商務、旅遊是現在最大的需求,下一步可以開發設計相關的短影片、課程,藉此建立專業華語教學的品牌。
■建議策略
專業訓練,海外老師很重要,有當地老師參與會更符合真實的語言。臺灣數位教學做得很好,讓老師走出去、學生進來,整個華語文教育會更活絡,線上教學還是無法完全代替實體教學,期待更好的發展。
民間企業的教育能量
艾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宜敬董事長用百感交集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說: 「2006投入華語文教育,第一波華語熱,當時產業組成了華語文聯盟,但能存活下來的不多。」漢辦孔子學院興起就向一般人所言:「打架怕遇到不要命,做生意怕遇到不要錢。」跟孔子學院的競爭就是類似這種情況。15年前的人事全非,能活下來之故,是因為不想跟孔子學院競爭也不想爭取經費。在臺灣華語文非國防安全考量,也不能寄望靠政府存活,且僑委會、教育部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靠補助會做不下去。
現在孔子學院退出歐美,林宜敬董事長認為臺灣有了第二次機會,也是臺灣的關鍵抉擇,要由政府來主導,或是以民間力量為主。其實主力在民間,民間企業不能寄望政府養活,政府也要有競爭的意識、有商業運作的思維,第二次機會要好好把握。
■建議策略
第二次的機會很珍貴,感謝僑委會,也看見新的活力,冷戰期間,看見民間的力量,民主自由的力量最強。自由競爭更有活力。臺灣要提供另一種模式,非取代孔子學院,不然還是沒有出路。
學術界的教育能量
國立清華大學信世昌副校長擔任清大與師大華語教學系所之教授。經歷包括僑委會副委員長、臺灣華語教學學會理事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客座開課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學術專長為國際華語教育發展、華語教學課程設計、海外華裔中文教育、遠距華語教學。編有十餘套華語教材在歐洲、日本及臺灣本地出版。曾發起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ICICE)及中文傳承教育國際研討會。他認為第二語言跟母語教學兩個系統是不一樣,僑委會動起來推動第二語言教學,是極大的突破。但要注意專業強化的問題,國際間就是在比專業,要精益求精。各方面的管理,在乎的是過程中的專業呈現。包括師培,專業面向都要注重。另外一個問題,海外的主流中小學沒有人管,把僑校跟當地中小學連結是一個很大的契機,這片空白透過僑委會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連結當地成年人跟當地中小學,可以補起來。
■建議策略
1、華語產業是競爭概念,不是靠政府,是瞄準市場,海外推廣,人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很專業。
2、當地的能量加上僑委會給的力量,好好的運用,僑校第二語言教學很有能量。
國外友邦的教育能量
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那原道說,華語教學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而臺灣即將推出的華語教學計畫,顯然與中國的孔子學院有許多差異,可以說是一套不同的模式。他指出,孔子學院是由中共當局所支持,他們可以投入無限的資金;但在臺灣的模式,比較像是「美國模式」,私人和官方之間可以在創造機會、教材、提供上課地點、教師等方面共同合作,「所以我們需要鼓勵這樣的企業模式」,
對美國的華語教育而言,這才是可以長期持續的方式。
■建議策略
在提供華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受教學國家當地的人,也就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擔任開發語言材料的顧問,因為他們具有「文化敏感度」,可以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對於教學將有許多益處。
僑委會正努力推動五個面向的合作,包括:政府間合作、結合酷課雲/教育雲與海外僑校全方位雙向合作、政府民間合作、國內外合作、跨國合作,藉此創造雙向互惠多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李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