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美國遊民激增 學者:毒品濫用是根源

圖為2020年5月22日,中共肺炎疫情期間舊金山市政廳對面的遊民營地,希望遊民維持社交距離。(Josh Edelson / AFP)
圖為2020年5月22日,中共肺炎疫情期間舊金山市政廳對面的遊民營地,希望遊民維持社交距離。(Josh Edelson / AFP)

【記者Jan Jekielek/採訪報導、記者賴意晴/編譯】美國舊金山遊民人數攀升,許多左派人士主張政府應提供這些遊民住宅及資源,解決他們「無家可歸」(homeless)的問題。美國學者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表示,這樣的倡議有誤導性,因為這些人之中有很多是吸毒成癮者,美國的毒品濫用問題才是遊民激增的根源。

美國加州研究和政策組織「環境進步」(Environmental Progress)創辦人謝倫伯格長期關注環境、遊民及毒品問題,他著有《舊金「疝」:進步派為什麼毀滅城市》(San Fransicko: Why Progressives Ruin Cities)一書。謝倫伯格於去(2021)年10月28日接受英文《大紀元時報》專訪。

舊金山擁有知名的金門大橋和海灣美景,但若走到離舊金山市政廳附近的田德隆(Tenderloin)區,會看到另一個世界。尤其2020年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遊民的帳篷占據人行道,當街可見有人在進行毒品交易。

舊金山政府長期以來致力對抗毒品問題,2020年疫情爆發後,這個沉痛問題惡化成新的流行病,不僅服藥過量致死的人數暴增,且高比例的死因與濫用人工合成的類鴉片止痛藥芬太尼(Fentanyl)有關。

謝倫伯格指出,在2000年,美國有1.7萬人因吸毒過量致死,到了2017年上升至7.3萬人,他在那一年開始深入研究毒品危害問題;他沉重的表示,到了2020年,全美有9.3萬人因吸毒或藥物過量而死亡 。

謝倫伯格表示,舊金山街上的遊民問題持續惡化,逐漸出現許多為解決「無家可歸」情況的政治倡議。他表示,「無家可歸」這個詞並不恰當,因為政策倡議者利用著這個口號,把不同類型的人混為一談。

他說,遊民中主要有兩大群體屬於狀況較糟的,包括精神疾病人士及患有毒癮的人,有時這些人的身分也會重疊,但這些人與那些經濟困頓、為逃離家暴而流浪街頭的人不同,「這些人所需要的,和那些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冰毒)上癮者要的東西不一樣」。

謝倫伯格表示,「無家可歸」這個詞充滿宣傳性質,自1980年代開始出現,許多進步派的激進分子以此口號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居住補貼,用這來暗示政府,潛在的問題在於房屋不足、租金昂貴,或者貧窮議題,「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利用街上吸毒成癮,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來要求政府增加住房」。

擺脫毒癮需接受勒戒

在疫情期間,美國及加拿大的毒品問題惡化,地方政府正在尋求解決辦法,有官員認為,將吸毒「去刑事化」可減少死亡人數或讓那些吸毒者更容易獲得幫助,因為如果沒有犯罪紀錄,他們也許更容易找到工作和穩定的住房。

此外,紐約去年11月開設了「預防過量吸毒中心」(Overdose Prevention Center)。這個中心給吸毒者提供清潔的針頭,還配備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與設備防止吸毒過量導致死亡。

不過,謝倫伯格認為,許多人都不太了解吸毒成癮的相關問題,對一些不被認為是強效毒品的藥物也略知一二,像是酒精及大麻。他強調,藥物上癮的人,通常確實需要接受外界的干預,或是接受勒戒。

謝倫伯格在書中記錄了3名正在逐步脫離毒癮的「癮君子」,其中2人曾一度無家可歸,他們說:「我必須被逮捕才能戒毒。我很高興我被捕了。」

他採訪了很多患有毒癮的人,其中有許多人流浪街頭,他們說:「我希望有人能做點什麼。」他們不一定會希望自己被逮捕,但他們確實需要外界來協助他們保持自己的健康和衛生。

擺脫困境方法:自己承擔責任

謝倫伯格表示,左派人士倡議對流浪街頭的人提供住宿,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住所。然而他表示,給毒品成癮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現金或他們自己的公寓,而對他們的消費方式沒有任何限制,這是不負責任且危險的。

而左派人士認為,這些毒品成癮和患有精神疾病的遊民是受害者,不應該對他們提出任何要求,要求他們做任何事都是一種「強迫行為」。

謝倫伯格指出,因此這些人變得不需要為他們的狀態負責,因為這種狀態被視為了一種疾病;矛盾的是「他們擺脫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為自己的處境承擔一些責任,而不是讓別人承擔責任」,這是有區別的。

他直言:「我們實際上是以現金福利、住房和其他形式付錢給一些人,讓他們住在街上的帳篷裡,吸毒、隨地大小便,並從事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