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年增率只有1.7%,創下全年最低紀錄,中國內需不足的問題,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考驗。獨立經濟學者、維世資產管理(香港)顧問劉海影19日分析,中國經濟需求不足,除了房地產行業的結構問題外,主要是國企主導的無效投資過多。
劉海影19日於英國《金融時報》(FT)撰文,對於中共2021年底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緊縮、供給衝擊,以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最嚴重的挑戰無疑就是需求收縮,以宏觀經濟角度觀察,需求不僅是消費,也包含投資及淨出口。
劉海影指出,中國需求不足的成因,其中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房地產行業的結構問題,但恐怕最大的根源在於近年中國資源配置效率的下滑。
文章提及,中國房地產及建築行業中的住宅建築,對中國經濟直接與間接貢獻,占GDP比例高達27.9%,是超過美國、歐洲等國家的2倍水準。
根據Numbeo統計,中國上海的房價所得比為43.81,也就是民眾不吃不喝近44年才能買得起房,更是美國紐約的4.3倍;外界也批評,中國超高的房價所得比排擠了民間消費,並提高實體經濟的營運成本,同時抑制了投資支出的規模。
劉海影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背後是龐大的負債融資與民間需求支撐,但從2013年起,中國住宅供給就已經超過需求,2015年的老舊區改造政策也進一步擴大供需缺口,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持續下滑,就是過去供給過剩所致。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人民的債務,實際上已超過了可支配收入,對於買房意願將大幅下滑,房地產巨大的供需缺口,保守估計至少要10年來調整,且對GDP增速影響大約為-1.2%,拖累了人民的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不過,劉海影指出,除了房地產行業的結構問題外,中國經濟需求不足的最大根源,就在於近年資源配置效率的下滑;隨著收入及需求持續上升,經濟體制就必須有合理的資源配置,盡可能做出有效投資,也就是扣除所有成本後,能夠爭取合格利潤率的投資。
劉海影說,中小型民企經營更是面臨艱鉅的挑戰,行業不是在「紅海」競爭,就是要進軍國際市場,或是在中國當局監管來不及發力的新經濟領域放手一搏。
他說,國企與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有大量投資項目屬於無效投資,不但推升中國經濟債務比例,也壓低下游及中小型民企的投資報酬率,可是眾所皆知,民企占了中國八成的就業人口,民企若不景氣,將直接衝擊民眾收入的增速。
觀察2022年開年情況,消費增速已來到較低的水準,外需增速比2021年更大幅降低,預計未來房地產投資為負成長,製造業投資增速方面,應該會呈現前高後低,增速難以超越去年水準,2022年恐為挑戰巨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