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去年受到本土疫情干擾,但臺灣民眾消費力道仍不手軟,信用卡刷卡金額已連續兩年突破3兆元。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0日表示,國人2021年刷卡總金額超過3.1兆元、年增2.9%,僅次於2019年的3.2兆元。他表示,去年三級警戒雖導致大眾運輸的非現金交易大幅減少,但民生必要支出也讓信用卡使用頻率拉高,持續推升全年消費成長。
根據銀行局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12月當月簽帳金額約2,949億元、月增28億元,累計全年簽帳金額則高達3.1兆元。
林志吉指出,去年12月簽帳金額較上月增加28億元,一部分是受到持卡人繳納保費的影響,北富銀、永豐銀合計增加47億元,惟12月因為雙十一、百貨週年慶檔期已進入尾聲,使民眾刷卡力道下滑,台新銀、中信銀、永豐銀合計減少40億元。
細究發卡量,北富銀及中信銀在去年12月都衝破9萬張,林志吉表示,北富銀發卡增加的主要三張,分別為富邦J卡、Momo卡,以及台灣大哥大聯名卡;中信銀則是因為LINE Pay卡、中油聯名卡,以及商旅鈦金卡有大幅的增加。
此外,銀行局也同步公布2021年非現金支付的筆數為47.26億筆,總計金額來到5.44兆元,儘管交易筆數比2020年的52.21億筆減少了4.95億筆,但交易金額卻不減反增了469億元。
林志吉對此分析,非現金交易去年筆數減少的原因,主要是臺灣在5月~7月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國人改採遠距辦公及居家上課,造成大眾運輸使用人次大幅降低。
他進一步說明,在4月疫情爆發前,臺北捷運每日平均達200萬人次,但三級警戒後,每日平均即下降到40萬人次;從捷運全年搭乘次數觀察,2021年為5.31億次,而2020年則6.96億次,有相當明顯的下滑。
不過,林志吉說,非現金支付的金額增加,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但民眾必要消費的需求仍在,使得疫情期間,民眾消費型態部分轉為非現金方式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