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宣布開放日本福島5縣食品輸臺,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1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不反對以公平、嚴謹、互惠的原則開放福島食品,要求政府舉行公聽會與社會溝通,並參考韓國做法,將可能導致罹癌的放射性鍶-90納入檢驗項目。
陳椒華10日與時力祕書長白卿芬、時力臺北市黨部主任林泓泰,舉行「解禁福島核食安全配套完備嗎?」記者會。
陳椒華說,時代力量不反對以公平、嚴謹、互惠的原則之下開放,也同意應以風險品項、實際監測數據,取代用地理區域來做為食安把關的依據;衛福部相關解禁調整措施草案,僅預告10日、擬在月底生效,過程過於倉促且缺乏社會溝通,要求政府應舉行公聽會回應民意。
陳椒華說,目前檢測項目只有銫跟碘,都是以測量伽瑪射線的方式檢驗,但在輻射物質裡有銫就有鍶-90;鍶-90會透過食物鏈進到骨骼,風險族群包括小孩,在發育階段如果沒有針對鍶-90把關,未來對於罹患骨骼疾病的風險很大。
白卿芬則說,韓國現行仍禁止日本8縣水產品進口的規範,並強調受微輻射汙染仍需檢附鍶、鈽等共17項核種檢附證明,主因為2013年8月東京電力公開汙染用水外洩事件。
白卿芬建議,可參考韓國的做法,在經歷2017年與2019年兩次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爭端事件,仍秉持對國內食品更加嚴格的規範,並嚴加控管食品的外輻射暴露風險,以及另外要求增加17項核種檢驗證明的做法,堅守「盡可能合理可達成的低輻射暴露水準」的輻射防護原則。
對此,原能會輻防處科長鄭永富回應,為了把關食安,從一開始就是要求取得雙認證,包括核能研究所以及高雄輻射偵測中心,都已經取得TAF認證以及食藥署的TFDA食品檢驗實驗室認證,希望檢驗量能充分滿足需求;鍶-90的檢測,目前就他所知,僅三家實驗室能做到。
衛福部官員則表示,從2011年迄今已檢驗18萬批產品,至今都是輻射未檢出,僅有236件微量檢出;從2015年開始,每年也檢驗1,500件以上,到去年為止,微量檢出都是個位數,檢驗結果仍都符合規定;檢測相關資訊,從2011年開始每天都上網公開,迄今已經累積2,077筆資料,歡迎民眾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