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多地鬧蛋荒,使得雞蛋價格水漲船高,據主計總處在11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指出,1月雞蛋漲幅擴大至18.38%。專家說,疫情、氣候異常、禽流感與飼料價格上揚是導致蛋價水漲船高的因素,建議政府須積極培育新的雞隻品種,以及強化對禽流感的監控,才容易穩定雞隻數量。學者認為,近期蛋價上漲加深民眾對通膨的預期,對國內的社會與政局都有影響。
今起雞蛋每臺斤漲2元
北部地區缺蛋情況嚴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表示,目前估計每天雞蛋缺口仍達100萬至200萬顆,希望通過調節,可在3月底後穩定供應。陳吉仲11日下午則宣布,鬆綁蛋價凍漲禁令,12日起雞蛋批發價每臺斤上調2元,調漲至36.5元。
陳吉仲表示,現行補貼獎勵措施,將延續至2月28日,補助措施不會到2月底就結束,屆時是否轉補助飼料、蛋商補貼或維持現況等,將會進行研議,以提出更完整方案。
禽流感、飼料變貴 使蛋價上漲
對於這次缺蛋問題,一位南部林姓雞農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提到,去年因為疫情關係,許多餐飲業與早餐店沒有營業,使雞蛋的需求大幅下滑,當時白蛋每公斤跌到25元,成本約是每公斤30元,由於不敷成本,相關行業協會曾呼籲蛋農減少蛋雞飼養,使市面上的雞隻變少。
林姓雞農說,之後又遇到禽流感疫情,雞蛋產地的彰化疫情嚴重,甚至聽說有雞舍一次死掉一半的雞,等於產能減半,加上去年初開始,國際小麥與玉米價格上漲,等於雞隻飼料變貴,約貴四成多,種種因素讓蛋價變貴。
林姓雞農說,目前雞蛋每公斤產地價已貴了近四成,即使這樣雞農因為雞隻數量減少,並沒有賺更多。他說,政府現在希望透過凍漲蛋價來穩定物價,但飼料一直漲價,農民衡量成本會減少雞隻飼養,這反而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建議應該回歸市場機制。但若有不肖商人藉機哄抬與炒作蛋價,政府仍要處理。
他說,雞隻的飼養需要時間,雞農現在想增加產能,必須購買中雞開始飼養,等到能順利產蛋還需至少2~3個月,預估要等到4、5月之後市場上的蛋荒才會稍微緩解。
氣候變物與疾病 使雞隻數量下滑
前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提到,雞蛋價格相當複雜,一種蛋可能有十種價格,目前缺蛋是事實,蛋商已在搶蛋,使得價格越喊越高,由於雞蛋的成本居高不下,且冬天的生產效率較低,使得蛋價會有一定程度的漲幅。
姚量議說,造成缺蛋的原因有三大因素,最主要還是受到氣候變化與疫病的影響,使雞隻數量下滑,而飼料成本居高不下,這牽涉到運費成本墊高,可能不是決定性因素。
他說,國內須認識到氣候變遷對雞隻影響很大,在農業科學投入對雞隻品種的改良,找出可適應極端氣候的品種。另外,禽流感已經本土化,政府對疫情的監控須更全面,事先進行預警。
至於飼料部分,姚量議說,飼料國產化因成本關係難度更高,還得依賴進口,而這又跟國際物價有關,但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又會成為蛋價回穩的障礙,這是相對無解的層面。
蛋價推升通膨預期 衍生囤積行為
主計處在11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84%,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則為2.42%,外界關注雞蛋價格上揚對通膨的影響。景文科大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雞蛋產量會隨季節波動,減產或豐收都會影響價格,這不包括在核心CPI裡,對CPI年增的影響可能不大。
章定煊說,雞蛋雖然不屬核心物價,但是民眾每天都會消費民生物資,甚至比魯肉飯的消費次數還頻繁,因此雞蛋價格上揚將帶給民眾通膨的感覺,引發民眾對通膨預期的上升,衍生出囤積行為,惡化通膨狀態。
章定煊說,政府現在透過補貼來凍漲蛋價,這容易扭曲生產關係,假如補貼過多,會讓農民一窩蜂轉養雞隻,補貼太少又會轉往飼養其它畜產,假設雞隻短缺是季節性因素,可透過補貼暫時解決,但如果是結構性問題,則不宜過頻用政策干預物價。
章定煊說,目前糧食結構性的問題已慢慢浮現,這是氣候異常所致。臺灣近年充滿熱錢,但糧價之所以穩定,是因為透過基因改良增加作物產量,但如今的極端氣候已讓臺灣的糧食供應變得不穩定,長期而言糧價可能往上走,政府的糧食政策要有更長遠的規劃。
另外,物價與選情有密切關聯,美國因適逢期中選舉,聯準會可能採取鷹派措施因應通膨,章定煊說,年底臺灣將迎來選戰,以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察,如果政黨間的攻防較激烈,政府處理糧價、通膨的手段就會更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