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三大電視臺3月1~2日委託民調機構在全國進行的調查顯示,在選擇支持哪位候選人的原因中,候選人對經濟及未來發展的承諾被最多人視為決定性因素(28.4%),其次為創造無特權的公正社會(24.8%),再來才是外交國安政策(14.3%),且占比約為經濟政策的一半。
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強調美韓關係重要性,讓北韓「實現非核化」。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原先延續文在寅的對外政策,盼促成停戰宣言。但北韓1月接連試射7次飛彈後,他的態度也轉為強硬,將試射飛彈稱為「挑釁」,展現與現任文在寅政府不同的態度。
韓國中央大學政治系教授李慧靜(音譯)指出,能突顯候選人差異的政策領域主要在外交、國安政策,但這次候選人在相關政策都跟隨輿論支持度走,提出的政策趨於類似。
事前投票率創新高
韓國在3月4、5日舉行事前投票,讓正式投票日有事的選民到任一投票所投票。經過兩天的事前投票後,共1,632萬3,602人完成投票,投票率達36.93%。與先前最高紀錄的2020年國會大選相比,這次總統大選事前投票率高出10.24個百分點。
目前尹錫悅與李在明的民調支持度差距一直在調查誤差範圍內。尹錫悅與原先民調排第三名的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在事前投票前一天達成合推單一候選人協議,強化「政黨輪替」的訴求。
從事前投票狀況來看,進步派票倉湖南地區投票率已達到五成左右,輿論分析認為是因進步派支持者對在野黨合作帶來的集票效果感到憂心,刺激投票率提升。
共同民主黨代表宋永吉接受韓聯社訪問時坦言,執政黨目前面臨「不得了的逆風」;尹錫悅則對選民信心滿滿,認為事前投票率創新高,顯示「選民們有多麽希望達成政黨輪替」。
北韓武力示威 難左右韓選舉
對於北韓今年以來頻繁試射飛彈的原因,世宗研究所北韓研究中心主任鄭成長認為,北韓可能並不在意韓國大選時程,「若以考量因素排名,先後順序應該是北韓國內政治考量(金日成冥誕)、國防軍事能力五年發展計畫、俄烏局勢、美中關係,再來才是韓國大選」。
鄭成長表示,過去的確有韓國大選受北韓武力示威行為影響的例子,但現今選民更關心經濟問題,北韓武力示威對這屆大選造成的影響應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