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風向變 香港推「亞洲特色與病毒共存」

圖為香港一個檢測點。(記者宋碧龍/攝影)
圖為香港一個檢測點。(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理爾/香港報導】【大紀元2022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香港報導)第五波疫情肆虐,「動態清零」目標離香港越來越遠。3月8日香港錄得28,475宗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即使過去幾天新增個案稍減,但專家預測疫情仍未達高峰。當大陸專家放風,指中共不會永遠保持「清零」政策,將會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香港專家亦準備以「亞洲特色與病毒共存」的名目向中共表忠,實際執行的措施跟西方與病毒共存模式無異。

港府在疫情大爆發之後顯得手足無措,香港官員須在中央指示下繼續「動態清零」,但又深明走西方與病毒共存路線始是可行方案。因此當香港疫情越趨嚴重,部分防疫規定反而放寬。2月24日,醫管局宣布,為平衡病人及醫院運作需要,要求染疫醫護人員核酸測試陽性7天後,若快速病毒測試結果呈陰性,就代表已經康復,如果沒有病徵就可以恢復上班。政府2月25日更宣布,容許快速測試呈陽性者,透過網上系統直接登記陽性結果,無須核酸檢測覆檢,便視為陽性個案處理。

2月26日,政府再公布新措施,在社區隔離設施的患者或家中的密切接觸者,如果已接種兩劑疫苗,在隔離第六、第七天快速測試呈陰性,便可以解除隔離。醫管局亦宣布放寬出院準則,如果醫生臨床判斷確診患者已康復和病情穩定,再考慮感染情況及居住環境適合,就可以出院,出院後居家隔離14天,便可以解除隔離限制。以上種種政策,連屬建制派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也指,政府在承認快速測試結果時,若一刀切推翻原有做法,跟「與病毒共存」無異。

馬仲儀:港府已參考歐美國家經驗

目前身在英國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指,放寬醫護人員在確診後恢復上班的規定是科學的做法,估計港府已參考了歐美國家經驗。而且醫護人手已嚴重短缺,放寬隔離規定的風險相對很低。她認為Omicron病毒已經遍布全港,「清零」不切實際。

前線公立醫院護士劉凱文向《大紀元》記者表示,香港已有大量醫護人員確診,醫院人手嚴重不足,醫管局只能改變政策,安排更多曾染疫的醫護人員盡快重回到工作崗位。至於政府容許自行快速測試者直接登記陽性結果,他認為能夠改善檢測流程,因為公共衛生化驗所和醫管局的檢測容量已超過負荷。他估計全民強檢亦無法「清零」,因為Omicron傳播性太強,建議政府重新審視是否貫徹執行「動態清零」政策。

港大估計逾100萬人確診 林鄭承認無力清零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在疫情頂峰進行全民檢測,只會「浪費時間及精力」。他指港大研究保守估計,現時香港或有超過100萬人感染,即使透過全民檢測找出大量陽性個案,若無足夠隔離措施配合,「是做不到,亦都無幫助」。他又指呈報個案並非當日真實染疫的人數,呈報個案數字下滑不代表疫情回落,而現時香港疫情仍是快速上升期。

2月28日,青衣方艙醫院以非常規的大陸速度,在一星期內建成。特首林鄭月娥在完工當日,發表預先錄製的視像講話。她說:「為了應對第五波疫情,特區政府不斷投入大量資源加強各個抗疫環節的能力,但病毒擴散速度之快,已遠遠超過特區政府自身可以處理的能力。」此番說話被外界認為是港府官員首次公開表達政府已無力「清零」。

大陸專家吹噓「中國式與病毒共存」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專家吳尊友2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論壇上提及歐美國家宣布放開全面的防疫措施。「我們現在面臨兩個選擇,是繼續堅持常態化防控策略,還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控措施?」他指如果繼續堅持,民營企業面臨巨大生存壓力,「老百姓一年兩年能堅持,繼續下去確實很難維持」;但如果像西方國家一樣「躺平」,「初步預測很多人會感染、死亡,社會、官員都沒有辦法接受」。重點是吳尊友透露,現時多個團隊已在研究完善現有防控措施,做到既不同於目前「動態清零」政策,也不是簡單地「躺平」,「但措施還沒有出來,相信中國人民有智慧能在近期出臺進一步完善的策略」。

中國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於2月28日,就在微博發文放風,為中共改變抗疫策略鋪路。他發表長文《相同的科學共識,不同的應對策略——解析「與病毒共存」與「動態清零」兩種對策》,指傳播力增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株令中國疫情防控難度明顯加大,清零時間亦因此延長,令中國為保持「動態清零」的投入大於收益。他甚至提到「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只是目前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實施與病毒共存」,對中國形成巨大風險,不宜隨之起舞,但可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教訓。

他在帖文中表示,雖然中國和西方國家應對Omicron變種毒株疫情的對策不同,但中西方學者對其已有科學共識。同一時間他也給中共準備了漂亮的下台階,指西方國家政府率先邁出與病毒共存的實踐探索,但中國沒必要在全球疫情高峰期打開國門。他認為目前措施只是中共在特定時期內的防疫對策,「清零」政策不會永遠不變,預料「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他最後亦不忘吹噓中共,揚言「發揚舉國體制防控優勢,習各家所長,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將會是中國的共存特色」。曾光的言論,明顯要將中共防疫模式與西方抗疫模式分割,宣揚他日中共所推行的「中國式與病毒共存」,將異於西方也優於西方的概念。

言論反映中共防疫政策風向改變

當時曾光的帖文至3月2日有四千多個轉發,近三千條評論,並有1.7萬個讚,討論雖不算熱烈,但重點是該帖文並未被「小粉紅」出兵攻伐。曾光的情況與張文宏半年前提出中國可實行與病毒共存時,受到網絡猛烈抨擊完全不同。外界分析按中共官場慣例,就曾光及吳尊友的身分而言,他們發言必已得中共肯首,甚至是依照中共最高指令辦事,反映中共內部的風向或已轉吹,甚至可能正考慮改變抗疫策略。

中國傳染病專家、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於2021年7月29日,在微博發帖文評估中國疫情,文中提到「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做出自己的回答。中國曾經給出一張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後,我們一定會學習到更多」。文章內容被指是希望中共策由「清零」政策改為「與病毒共存」,被網民猛烈抨擊,直至有部分中國醫生和網民呼籲支持張文宏,及保護中國醫生話語權,批評才慢慢減少。

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3月5日接受訪問時亦表示,「動態清零」並非追求「零感染」,而是盡量不感染。他甚至提到,從科學角度與病毒共存有幾層意思,首先人類始終與各種病原體共存,人類現時的知識與手段無法消滅所有中共肺炎(新冠肺炎)病毒,因此與病毒共存是常態。但他指關鍵是共存時,要做好控制、防止蔓延,亦是現時香港面臨的情況。

香港專家倡「亞洲特色與病毒共存」

上述幾名大陸專家想表達的其實相當一致,就是中共此後有可能會實施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但絕對不會是西方模式,而是「中國式與病毒共存」,而類似這種語調亦開始出現在香港的專家口中。繼「中國式」之後,又硬要在「與病毒共存」之前加上「亞洲特色」等的名目,用以強調與西方國家的差異,如是者既可繼續向中共表忠,而又可實行西方模式。

香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3月6日在電視節目上直言香港「其實清不到零」,病毒一定會跟人類共存下去,只不過要思考「亞洲特色與病毒共存」。他又指新加坡就是一個範例,「在有板有眼有序管控之下,可上可落,可鬆可緊的狀態之下達到減低傳播、病人分流及社會能繼續運作」。他又認為「動態清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清零的意思不是零感染,而是減低傳播率,同時找到確診者精準分流管控」。他更指即使中共的動態清零策略,亦不是追求零確診,而是控制疫情同時「買時間」提高接種率。

吳明德:大陸專家教港官寫「中國式報告」

時事評論員吳明德教授分析,在大陸專家來港之後,已教導香港政府怎樣寫「中國式報告」。「其實不用太認真,習近平和李克強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香港的實際確診個案數目,最重要是港府有呈報個案數字。」他估計全民強檢未必會真正舉行,港府有可能做出調整和修正。「在政治上,港府一定說要做全民強檢,但實際執行上將會是另一回事。講一套,做一套。」他又預期不可能真正「清零」,甚至目前在某程度上港府已經開始所謂「中國式清零」。政府將強制核酸檢測改為快速病毒測試,代表「清零」的定義亦可以改變,例如將在社區發現的確診患者隔離,就可以當成已經「清零」。

時至今日,西方多家媒體都曾狠批中共的「清零」政策,例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中國是一個「冷酷自私的極權國家」、「自我封鎖的巨型泡泡」。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指「清零政策對中國造成嚴重的經濟影響,鑒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這也將對我們產生嚴重的影響」。95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證實確診,英國仍宣布撤銷所有防疫措施;美國從未設入境隔離措施,加拿大、奧地利、法國、韓國、日本、泰國等國家相繼宣布放鬆入境限制及公共場所社交規限。中共繼續堅持「清零」將危害全球經濟,香港政府亦自知無能為力,但非要在「與病毒共存」上巧立名目,加上「中國式」、「亞洲特色」更顯突兀。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