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連25日舉行「烏克蘭啟示錄與臺灣全民國防」論壇,專家呼籲,要盡速提高「全民國防」意識,並實際整合到與正規軍作戰協同,中央與地方各有權責;此外,臺灣國際地位模糊,將置我方於戰爭訴訟不利地位;還有棘手的「內奸」裡應外合問題,在在考驗政府與臺灣人民「國家」防衛決心。
「烏克蘭啟示錄與臺灣全民國防」論壇,第一場與談人包括經民連智庫主權與外交國防組召集人宋承恩、《全球防衛雜誌》主任陳國銘、王立第二戰研所企劃林秉宥、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
全民皆兵也有副作用
陳國銘表示,目前烏克蘭全民皆兵,俄軍無差別射殺人民,臺灣人如有高昂抗敵意識當然很好,不過「全民皆兵」也會讓老百姓直接面臨砲火,這是戰爭的殘酷面;他說,俄羅斯若打贏烏克蘭,將會增加中共武力犯臺決心,因此臺灣會希望烏克蘭戰勝。
陳國銘指出,共軍攻臺可能動用飛彈、資訊戰等攻勢,「臺灣若能承受第一擊,我們就贏了」,臺灣與烏克蘭情勢不同,臺灣海峽天險阻隔,建議要多增加反甲(戰車)武器,首先要先阻止中共犯臺意圖,再來思考武器需求。
賴怡忠表示,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俄國不會開戰,最後卻開打,突顯獨裁國家小圈圈決策的荒謬與不確定性,西方的模糊態度又讓戰爭認知出現高度不一致;「俄羅斯與中共決策機制高度類似」,認為「中共不會對臺灣怎樣」這種假設是有問題的。
第二、「網路社群、輿論戰」對改變俄烏戰爭狀況發揮決定性影響力。第三、對岸散布「中共式訊息」,如美中都需要中國,中共版「四不一無意」等,臺灣部分媒體配合中共宣傳、替中共塗脂抹粉,「這種臺灣媒體不負責任到了極點,應該抵制。」
賴怡忠提到,當臺海戰爭時,避免被共軍快速奪臺,我方必須保存實力、以拖待變;臺灣該思考哪些關鍵小勝利能在進入談判時獲得較好協商優勢。此外,新型態戰爭下突顯「全民國防」重要性,公民可扮演不同角色,如情報提供、拍攝敵軍設備與行動、傷患包紮等。如何把個人組織成有效率的團體,政府也要思考。
俄烏戰爭爆發後,訴諸國際法庭也成為攻防策略。假設中共武力犯臺,臺灣能以國家身分去國際法庭控告中共嗎?宋承恩點出關鍵問題,「我們沒切斷與中國關係,當中共武力犯臺,國際會理我們?」以俄烏戰爭為例,過去有「克里米亞」模式,這次俄國總統普亭則以幫助烏東兩省民族自決及「維和」為藉口出兵,中共會不會用類似手法對付臺灣?
俄烏戰爭 突顯內奸問題
宋承恩指出,在臺灣有沒有人聲稱自己是中國人?主張臺灣政府不能代表他們,聲稱臺灣雖然民主但不自由、獨裁,如果這些人藉故武裝起義,宣布獨立並邀請中共介入,有無可能?如果中共攻擊金門、馬祖、東沙、太平島,北京聲稱是收回領土,臺灣能在國際法上站得住腳?顯然臺灣政府還沒準備好面對這些問題。
對於戰時「內奸」問題,陳國銘說,內部破壞分子可能在半夜癱瘓基礎設施、協助俄軍、臥底在國民防衛隊伍裡,烏克蘭這次都有發生,因此烏克蘭政府實施宵禁肅清,臺灣也要防範「臺奸」潛伏作亂。
書籍《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林秉宥提出幾點觀察,一、烏克蘭想要的利益與西方國家不同,而美國對臺軍售防衛策略同樣也與臺灣當局不同,臺灣如何與國際利益磨合?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可代表人民接受俄方停戰條件嗎?臺灣人民怎麼看待和平協議?
更重要的是,臺灣國際地位不被承認,若中共在非理性獨裁思維下「動用核武攻臺」,我方可能很快就被迫舉白旗,屆時是否還有國際介入機會?這些問題臺灣意見分歧,都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