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31日邀集觀光業代表、醫界代表舉行後疫情下的策略論壇,疫情傳出至今已兩年多,觀光產業遲遲看不見曙光,與會者紛紛要求政府鬆綁防疫管制。與會者建議,政府針對疫情不應只注重數字管理,更應著重整體防疫政策,加強對民眾的衛教,提高整體防疫力,學習國外先進作法,早日開放國門,活絡經濟。
目前國內已累積Omicron有19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疫情升級後若再加強管制,將進而影響產業生計,立法委員洪孟楷認為,疫情讓所有觀光、旅遊產業受到重創,相當於是受創海嘯第一排。但面對疫情,歐美目前已經有不同的思維,甚至有些國家口罩解禁,入出境也不需要隔離限制。臺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不能置身事外。
洪孟楷首先提到超前部署,也就是疫情控制到什麼程度、疫苗覆蓋率到幾成時可以適時開放,指揮中心應該先訂出標準。第二是國旅券,洪孟楷說,目前國旅券高達五成沒有使用,但4月30日就到期,如果沒有使用完畢,這些資源要怎麼運用?第三則是振興紓困預算,洪孟楷表示,紓困的8,400億元已經用的差不多了,但如果下半年經濟無法及時復甦的話,政府的解決辦法在哪裡?需要追加預算的話就應該適時提出。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每次要開放邊境時,疫情就變嚴重,可是邊境解封和疫情擴散不能劃上等號,兩者是可能兼得的。王任賢指出,如果覺得疫苗不太有用,那就靠預防性用藥,再加上落地篩查,或是多次篩檢也可以,就不需要再隔離。個人免疫完備之後,就可以自由進出,而不需要群體免疫。所以,政府不該把公權力交給其他國家,更不該迷信莫須有的群體免疫。
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洲指出,這兩年旅遊業的人才已經損失了將近七成,而行政院發言人曾說「開放不是時間問題,而是要看客觀的條件」,指揮官陳時中在3月22日也提出「臺灣開放看三指標,即一、期待未來有更好的藥物;二、國際疫情下降;三、病毒變異更加輕症化,但是這些說法,完全是把觀光旅遊的未來交付給上天。
柯牧洲表示,交通部給觀光業的補助累計463億元,占總預算8,400億元的5.5%,但邊境不解封的話,每年帶來7,100億元的觀光損失,政府應以海嘯第一排受創最深,回復最慢的旅行業為優先對象,給予營運資金及四成薪資補貼至開放入出境旅遊為止。
旅行業國民旅遊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賴俊傑表示,期待各界能再給觀光業一個喘息空間,也盼能夠有及時雨,啟動補助6.0的實施辦法。他指出,之前的五倍券及旅遊券對於旅遊業者實質上的進帳不動如山,觀光業期望能夠提供40團的旅遊補助,平假日適用,預算來源建議可撥用特別預算,先讓旅遊業動起來,觀光人潮帶起來。
針對旅行業者關心的持續提供薪資補貼至國境解封,交通部30日表示,行政院推出的紓困振興預算到6月30日止已分配完畢,但會跟行政院呈報研議6月底後的紓困或振興計劃,爭取新預算用於公會所提的兩方案:一、提供旅行業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營運補貼,推算到今年底估算經費27.6億;二、振興國內團體旅遊,建議至少匡列經費38億元。
王國材表示,如業者有相關建議,希望各公協會透過各種管道,向行政院表達旅行業意見,以利行政院規劃及編列預算時,考量到旅行業及觀光產業的實際需求。另外,國旅券預計執行到4月底為止,未使用完的經費,王國材承諾全數交給旅行業做特色團遊使用,並請觀光局及早於4月28日前將要點公告實施,以使特色團遊能無縫接軌到6月底,讓業者有足夠操作時間。
臺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認為,Omicron與之前Delta病毒株不同,防疫規範應有所調整,該病毒的流感化,社區防疫作為應加強,重點不應放在清零而是應放在減少傷亡。建議各縣市政府針對長照機構與獨居長者進行了解、協助施打疫苗,且由於感染者很多是無症狀,必要時應進行普篩才能了解各地區實際狀況,普篩後應建立防疫地圖,讓民眾了解,自我防護。
臺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表示,臺灣應該向國際接軌,解封國境。他指出,海內外的旅遊相關配套措施旅遊業者已經陸續完成規劃,只等政府開放。許高慶認為,政府不應該在疫情好的時候就問業者「準備好了沒有?」但是在疫情有變化的時候,又對業者沉默,旅遊業都等不到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不然就會向帛琉旅遊泡泡的案例,政府變卦讓旅遊業行程大亂,變成一個失敗的案例。
許高慶表示,政府要因應國外疫情變化及國內滾動式開放,可以先採取旅遊泡泡模式,如先啓動臺日雙向旅遊,可以逐步考慮開放國門,讓國人走入世界,也讓各國來臺,雙向互動,穩定臺灣全民經濟發展。許高慶呼籲,要為國家及國人取得最佳的政策,相信政府的防疫醫療條件,些微的不便,取得全民經濟生存的價值,就是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