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自4月30日起至6月19日止舉行「樂藝耕讀–陳士侯創作展」,藝術家陳士侯以自然為師,畫胸中丘壑,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藉著丹青重彩自在揮灑,展現美的體悟,歡迎民眾前來賞畫,與藝術家進行一場心靈與美學的對話。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陳士侯老師去年第一次回故鄉展覽,卻遇到疫情封館而無法展出,今年終於等到開展的來臨。而這一年來,陳士侯創作不間斷,現場比對去年的畫冊,即可發現多了不少新作品。此外陳士侯還將畫作應用在陶盤、陶壺與服飾,曾能汀說,站在公部門的立場,應該推廣好的藝術作品,希望喜好藝文的民眾前來欣賞,因為這是非常難得的精緻工筆創作。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陳士侯出生臺中清水,自清水高中畢業後才北上進入國立藝專就讀。他的童年在抓泥鰍、撿田螺、挖蚯蚓、抓青蛙、爬木瓜樹、摘荔枝龍眼的歲月中長大,早年在家鄉除了上學,幾乎成天與農田村野為伴,從犁田整理、插秧、施肥、除草到收割,熟悉種植稻米蔬果等農作。藝專畢業後,他就自然地以昔時親身經歷過的鄉土生活作為繪畫的素材,把對鄉土的濃濃情懷揮灑得淋漓盡致。
陳士侯早期畫作以寫意為主,後期逐漸轉向工筆,對佈局的講究則從一而終。工筆畫從打稿、定稿、勾勒、填彩到完成,需要充沛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他選擇在體力尚足的時候,投入工筆畫的創作。而寫意畫講求的佈局構思,則被他運用到工筆畫之中,所以不管是花鳥蔬果,或佛像菩薩畫像,在佈局方面都顯得得心應手,使畫作氣韻生動、親切有味。
在陳士侯的筆下,有濃重的鄉野情懷,有繁花簇擁、鳥飛蝶舞的活潑生命力,這都源自他生長的環境和對自然的親身接觸,在師法自然之中,有所感悟而化為藝術創作。陳士侯表示,工筆畫最能表現葉片翠綠的質感,信手捻來無不是畫材。
陳士侯說,很高興回能到故鄉清水的港區藝術中心展出畫作,目前他在桃園大溪開地種植蔬菜花果,過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居隱逸生活。在山居歲月裡,入畫的素材就是他園子裡種植的蔬菜花果,他從每日照顧這些花卉蔬果的生命中,仔細觀察一花一葉的四時榮枯變化,以及蟲鳥在花果蔬葉間進進出出的脈動情態。這次展出的《絲瓜百吉圖》、《山茶花與藍鵲》、《牡丹孔雀》、《向日葵》、《紫藤花》和《臺灣原生種蝴蝶蘭》等,都是在他居家周遭俯拾即是的創作題材。尤其是《絲瓜百吉圖》,是配合工作室的工作桌,14尺長5尺寬的長度,以自己養的雞與自己種的絲瓜為題材,畫面恬靜而豐富,是自己很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