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易如採訪報導)美聯儲宣布22年以來最大幅度升息,吸引資金回流,與此同時,北京當局堅持清零政策,影響供應鏈安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4月中旬起,連續走貶,4月中國外匯儲備亦下降680億美元,達5年來最大月降幅。
各機構近日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預測。星展銀行4日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三季將貶值至6.85水平。瑞銀集團將2022年底人民幣兌美元的預測從6.6調至6.9,並預期未來幾個月人民幣兌美元會進一步走弱,或在年終觸及7關口。
離岸人民幣跌破6.7關口5月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重要6.70關口,報6.7079元,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6651元。而此前一天,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接連跌破6.67、6.68、6.69三道關口,再度創下2020年11月以來的新低。
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4月19日,人民幣離岸匯率打破橫盤趨勢向上走,曾在4月20日早盤,人民幣兌美元一度攀升至6.41的水平。隨後,人民幣價值降低速度加快,近半月時間內跌超3000點。
大陸民眾程先生告訴大紀元,他4月底原本要在網路上買美元,發現網上銀行購買外匯渠道被關閉,需要預約申請,還要詳填各種資料,相當於限制個人在網絡上購買。由於換匯渠道收緊,程先生錯過了購買時機,近期再看匯率時,發現人民幣跌到近6.7美元。
「原來(政府)裝門面,一點點往回升值,後來好像升不上去,想買了,結果沒買,結果面子都撐不了了,現在不是一點點跌,一下子就跌回到要將近6.7,從6.25開始狂瀉回去。」程先生說。
通膨、匯率墊高企業營運成本大陸企業家汪鈞8日告訴大紀元:「這段時間外匯流失和外資撤走有一定關係,它疫情期間在搞封城,很多外資企業玩不下去了,現在人民幣貶值有利出口,問題是還有其它因素影響外資去留。」
汪鈞說,中國的勞動力價格比東南亞、越南等地高,再加上國際通貨膨脹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獲利空間變小,這些遠比匯率調整對企業影響來得大。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50基點(2碼),以及對於未來升息的預期,導致世界主要貨幣、包括像亞洲貨幣兌美元貶值,人民幣也出現相同的狀況。
「貶值對出口當然會有一些有利,但是他們現在又封城,所以其實沒辦法享受到出口的好處,反倒會先承受到進口帶來成本上漲的壓力。」黃世聰說。
他補充,中國因為清零政策導致封城,許多地方無法春耕,糧食更依賴進口。除了要面對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人民幣貶值亦讓採購成本壓力上漲。
程先生說,可能導致上海疫情過後,物價也難以恢復,「弄不好,就是蔬菜十幾元一斤。」
分析:人民幣貶值與外匯儲備下降互為表裡根據官方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在4月份下降了680億美元,從3月的3.188萬億美元降至3.12萬億美元,這是自2016年11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
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中國3月份約有175億美元的投資外流,創歷史新高。流出的資金包括112億美元的債券,其餘則是股票。
由於俄烏戰爭引發地緣政治擔憂,以及疫情封鎖政策造成的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拋售持續延長至4月。
黃世聰表示,人民幣貶值與外匯儲備下降,兩者互為表裡。外匯儲備包括經常帳與資本帳,中國今年貿易順差額度可能和去年相當,沒有太大進展,但由於資本帳在流出,人民幣有貶值壓力,資金往外跑,也意味著外匯存底會減少。
「人民幣的貶值,某種程度代表目前外資或中國本土資金在往外流,主要原因第一是對中國經濟不看好,其次對中國的股匯市、債市不看好。外資流出裡面很大一部分是賣股票、賣債券。接下來要觀察的是,這是不是一個長期的轉折點。」黃世聰說。
分析:人民幣弱勢或延續到明、後年美國聯準會4日宣布升息2碼,為22年來首見,不排除6月再升息2碼,同時逐步撤除疫情爆發後的貨幣刺激措施。
黃世聰說,美國不只5月升息2碼,暗示6月、7月,甚至明年可能也會有同樣升幅。這意味著美國對於未來經濟展望樂觀,反觀中國的展望偏向悲觀,主因房地產景氣低迷,以及近年來對科技業監管打壓,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說明中國未來還有可能採取貨幣寬鬆政策,而貨幣政策的刺激也將使得人民幣更弱勢。
他分析,這可能導致一個情景,就是人民幣的弱勢不只有今年,明、後年可能都如此。「假設過了明、後年,中國的經濟還是起不來,會不會來到一個長期的人民幣弱、美元強的時代,就是後續的觀察重點。」
責任編輯: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