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從德國工廠到澳洲旅遊點 中國經濟放緩影響顯現

圖為中國居民進行COVID-19檢測。(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中國居民進行COVID-19檢測。(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王祥/編譯】《華爾街日報》週四(5月12日)報導說,從德國的工廠到澳大利亞的旅遊景點,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正蔓延到世界各地。

北京嚴苛的清零政策已經從消費和生產兩方面衝擊中國經濟,而一直依賴中國作為一個大工廠和大市場的全球經濟體也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痛苦。

隨著中國的鄰國看著它們最大的市場下挫,亞洲的出口正在減弱。包括蘋果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在內的美國公司警告投資者,中國的供應鏈麻煩帶來了生產和交貨問題,以及銷售量下滑。

中國國內的汽車銷售已經崩潰,包括寶馬、大眾和特斯拉在內的汽車製造商都受到衝擊。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週二(10日)公布的數據,特斯拉4月份僅售出1,512輛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比3月份下降了98%(6萬5,000多輛)。

中國經濟減速對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雙重打擊。它既是世界其它國家的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巨大市場,也是全球貿易中心的製造動力。

比如:中國是巴西、智利或澳大利亞的石油、銅和鐵礦石主要購買地,同時也是德國、台灣和韓國等生產的機械、汽車和半導體的龐大消費市場,此外,這些製造業公司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的供應鏈也包括中國境內的工廠。

清零政策使得數百萬中國人留在家中,關閉工廠和商店,並叫停公共交通。這些生產與消費活動被強制取消之後,上述國家的相關產業都連帶受到波及。

對美國來說也一樣,國內通貨膨脹高企,正在擠壓家庭預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警告說,除了烏克蘭戰爭,中國的經濟困境,尤其是產業鏈問題可能會加劇美國的通脹壓力。

根據聯合國2020年的數據,中國約占全球製造業產出的三分之一。週一的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的出口增長大幅放緩,因為工廠停工,全球需求減弱,特別是在歐洲和日本。

另一方面,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稱,經通貨膨脹調整後,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比上年同期減少13%,銅的進口量減少4%,汽車和底盤的進口量減少8%。

一些經濟學家預計,隨著4月以來的上海封城,預計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將比第一季度還要萎縮,失業率也在上升。

雖然中共高官承諾通過大舉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刺激經濟增長,但許多經濟學家質疑當局如何做到堅持嚴苛的清零政策,同時又放鬆管制和重啟經濟。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投資分析部門已經把對中國股票和債券投資的立場下調至中性。貝萊德過去一直對中國股市持看漲立場。

如今,他們認為,北京對大流行病COVID-19的應對造成了越來越大的經濟損失,「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迅速惡化……封控將削減經濟活動」。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