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週一(5月23日)報導,一系列的政治和監管問題,包括中共嚴苛的中共肺炎(COVID-19)清零政策和中共對俄烏戰爭的兩面立場,使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跨國公司正開始逃離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這種不可預測性促使歐洲商界「擱置」對中國的投資。中國歐盟商會5月對1,800名成員的最新態度調查顯示,23%的會員正在考慮將目前或計畫中的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水準,同時,還有77%的會員認為,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已經下降。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哈特(Michael Hart)警告,準備赴中國的外國高層主管遇到旅行困難,包括航班取消、簽證複雜化和抵達後的漫長檢疫等,這些將導致未來兩到四年的投資大規模下降。
根據聯合國數據,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現在,逆轉似乎發生了。根據《金融時報》資料庫fDi Markets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外國投資中國的單季總額,是2003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也顯示出類似趨勢。該機構的分析師維茲卡(Mark Witzke)說:「玫瑰花正在凋謝。」
今年前三個月,外國人持有的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價值下降了超過1,50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銀行家組織國際金融協會(IIF)預測,今年共有3千億美元的資本將流出中國,高於2021年的1,290億美元。
資產管理公司安本(Aberdeen)的楊修(Hugh
Young)告訴《經濟學人》,近年來,許多外國投資者對中國過於熱衷,而選擇了忽視風險,現在市場正在覺醒。市場最悲觀的看法是,習近平將更意識形態化。評級機構標普5月19日警告,中國在教育、居住、勞工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政策衝擊,將持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