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蘭陽’s貝秀 發現海中珍貴寶物

此圖可以一覽宜蘭各種環境中的貝類。(劉宸豪/攝影)
此圖可以一覽宜蘭各種環境中的貝類。(劉宸豪/攝影)

文/記者施芝吟
宜蘭周圍的海域是臺灣重要的漁場,北邊的大溪漁港到南邊南方澳漁港,不僅有大量漁獲上岸,夾在漁獲中的貝類也是研究者的至寶。大家常吃的醃蠣仔、螺肉蒜、小卷米粉、五味花枝、蚵仔麵線、章魚小丸子、烤魷魚、法國料理的烤田螺及白酒淡菜,都是「貝類」。

從溫暖的熱帶區域到寒冷的極地都存在貝類。研究學者將全世界大致分成了16個各具特色的貝類生物地理分區。(攝影/劉宸豪)從溫暖的熱帶區域到寒冷的極地都存在貝類。研究學者將全世界大致分成了16個各具特色的貝類生物地理分區。(攝影/劉宸豪)

「蘭陽’s貝秀」特展在蘭陽博物館開展,展覽內容有5大主題,內容展出多款奇形怪狀的世界貝類、宜蘭發現的新物種、長毛的蝸牛、臺灣最大及最小蝸牛及已經絕種的貝類等915種特殊或具有故事性的貝類標本。

神螺綱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網,存在的時間 較短,在寒武紀出現奥陶紀即已滅絕。(攝影/劉宸豪)神螺綱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網,存在的時間較短,在寒武紀出現奥陶紀即已滅絕。(攝影/劉宸豪)

1.貝類的世界:
從貝的多樣性出發,讓大家看見多變的貝殼。在這一個單元中,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貝類,看看各地區的貝類到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特色?

各式各樣的貝類。(攝影/劉宸豪)各式各樣的貝類。(攝影/劉宸豪)

貝類在動物分類學上為軟體動物門(Mollusca),牠的成員中較常見的有腹足綱Gastropoda(螺、貝、蝸牛等)、雙殼綱Bivalvia(蚌、蠣、蛤、蜆等)、頭足綱Cephalopoda(章魚、花枝、烏賊、魷魚等)、掘足綱Scaphopoda(象牙貝等)、多板綱Polyplacophora(石鱉等)。

2.貝在蘭陽:
宜蘭多樣的環境,101公里的海岸線、三千多公尺高山到平原、延伸至海上的龜山島,提供給各式各樣的貝類不同的生活環境。不用上山下海,就可以一覽宜蘭各種環境中的貝類!

早年螺號聲響起,就是要大家來牽罟了,螺號是巨大貝殼體螺層形成音箱共鳴,因此法螺丶鉛螺類等便成為螺號材料。除了作為牽罟集結的訊號亦常見於宗教儀式。(劉宸豪/攝影)早年螺號聲響起,就是要大家來牽罟了,螺號是巨大貝殼體螺層形成音箱共鳴,因此法螺丶鉛螺類等便成為螺號材料。除了作為牽罟集結的訊號亦常見於宗教儀式。(劉宸豪/攝影)

3.看見貝世界:
蘭陽博物館還原貝類的生存環境,布置海水、淡水及陸域等不同環境,以標本、模型混合展示,各種宜蘭環境中的貝類,除了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這有趣的生物,同時了解牠們生活的環境。

將螺殼的殼頂朝上,殼口在右邊即為右旋貝,殼口在左邊就是左旋貝。(劉宸豪/攝影)將螺殼的殼頂朝上,殼口在右邊即為右旋貝,殼口在左邊就是左旋貝。(劉宸豪/攝影)

4.貝與人:
宜蘭有名的淇武蘭遺址更是挖出大量的貝類,研究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像是為什麼有些現在還可以發現的貝類體型都變小了?讓遊客成為偵探,除了探索淇武蘭遺址中的問題,也想想現在宜蘭的環境面臨的問題:「誰把蘋果丟到田裡」、「產業和慘業」,了解外來種和集中漁業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5.貝遊世界:
透過輕鬆玩樂的互動方式來複習貝類、軟體動物的知識,在此有許多小遊戲來測驗一下,對貝類了解多少?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遜(E.O. Wilson)認為,「生物保育」並非只是為了保護特定的生物物種,更重要的是人類依賴的環境中的資源為生,當資源無限的被消耗,人類將如何繼續生存下去。

在展覽上還可學會分辨烏賊、花枝等各式貝類。(劉宸豪/攝影)在展覽上還可學會分辨烏賊、花枝等各式貝類。(劉宸豪/攝影)

展覽的設計理念將宜蘭在地的貝融入山、平原、海大自然的場景,讓觀眾化身一日公民科學家,學習田野調查、採集認識貝類、觀察海水、淡水及陸貝三個生態缸中的貝類、回顧貝類與人的關係並在互動遊戲中學習。

陸貝的生態。陸貝多棲息在低溫而濕潤的環境中,如滿布落葉枯枝的闊葉林底層,樹棲型陸貝則多是在夜晚活動。(劉宸豪/攝影)陸貝的生態。陸貝多棲息在低溫而濕潤的環境中,如滿布落葉枯枝的闊葉林底層,樹棲型陸貝則多是在夜晚活動。(劉宸豪/攝影)

觀展後可學會分辨烏賊、花枝及雙殼貝的左右殼;避免軟體動物食物的相生相剋禁忌;說出「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的諺語典故;知道螺聲吹響跟牽罟的關係;一次飽覽全套的臺灣貝殻郵票及珍貴的原圖。

歡迎來蘭陽博物館探索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物種。展覽至111年11月15日,特展門票僅30元,宜蘭縣學生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