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北海岸、東海岸、小琉球珊瑚岌岌可危 環團籲立法保育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2009年至2020年,進行臺灣珊瑚礁體檢計畫,7日發表成果報告。(記者林仕傑/攝影)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2009年至2020年,進行臺灣珊瑚礁體檢計畫,7日發表成果報告。(記者林仕傑/攝影)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海洋日前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7日發表「台灣珊瑚礁體檢計畫12年成果報告」指出,受生活廢水汙染、漁業過度捕撈、遊憩壓力等影響,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以及小琉球珊瑚礁生態健康亮紅燈,岌岌可危,綠島、墾丁、澎湖南方四島珊瑚健康也堪憂,只有蘭嶼珊瑚礁健康良好,呼籲訂立海洋保育法、2030年之前劃設30%保育區,補救過往所造成的傷害。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9年至2020年進行台灣珊瑚礁體檢,監測範圍包括北海岸、東北角,東海岸台東鄰近一帶,墾丁與綠島、蘭嶼、小琉球等。調查顯示,珊瑚礁生態系健康程度,其中健康岌岌可危的紅燈區包括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健康堪憂的黃燈區則包含墾丁、綠島、澎湖嶼坪;而健康良好的綠燈區僅蘭嶼1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指出,北海岸東北角雙北的開發、廢水汙染跟遊憩壓力很重,活珊瑚礁覆蓋率約20%到30%,且受到營養鹽指標性藻類覆蓋,也就是優養化影響。東海岸台東鄰近一帶,泥沙威脅節節升高,因旅遊發展造成很多民宿、旅館業、園區建設,導致泥沙流到海裡,還有生物減少,也是過漁、遊憩現象,活珊瑚礁覆蓋率30%到40%。墾丁、蘭嶼、綠島,離島珊瑚礁覆蓋率狀況較好,但很明顯遇到氣候異常衝擊與遊憩壓力,強颱、高溫夾擊都重創珊瑚礁生態系。

至於小琉球,活珊瑚覆蓋率僅約10%至20%,直到2020年仍無明顯回復跡象。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首先,先天不良,小琉球位在高雄與屏東交界,從大城市排放出的汙染物,對小琉球有直接的衝擊;其次,小琉球過去近20年觀光發展,加上幾次較大環境事件,包括珊瑚白化、颱風衝擊影響,讓本來就岌岌可危的珊瑚生態系垮下去。

陳昭倫進一步提到,珊瑚垮下去,大型藻類就出現,可能吸引海龜定居,連帶吸引很多觀光客到小琉球遊憩。大量遊客到小琉球後,持續產生很多遊客壓力,特別在過去2、3年來報復性旅遊,小琉球到處蓋民宿,合法與非法超過5、600間。小琉球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包括政府與民間單位都必須思考怎麼進行管制,或做藻類清除、實驗等,讓珊瑚自然恢復。

陳瑞賓指出,現正面臨海洋暖化的危機,對於珊瑚礁生態系越來越被氣候衝擊影響,要更積極採取行動才能保護海洋與珊瑚礁生態系。他提出3訴求,首先,訂立海洋保育法,於2030年前劃設30%海洋保護區,希望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具有棲地多樣性價值的藻礁都能劃設保護區;其次,加強漁業及休閒釣魚廢棄物管制、處理,積極清除海下廢棄漁具;最後,環評相關法規及海岸管理法等,應明定海岸開發水下環境調查及評估項目,並落實後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