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戰死「方式」 名列不同名冊
清朝乾隆時期的烏魯木齊提督巴彥弼說,他昔日出征烏什時,夢見來到一處山麓,那裡有六七個行軍帳篷,沒有守衛士兵,不過卻有數十人在帳篷間出出進進,看起來好像都是文官。
巴彥弼覺得奇怪,就試著上前窺視。迎面遇上已故的護軍統領。兩人相見甚歡,互慰勞苦。巴彥弼問對方:「您過世已久,今到此何事?」
統領回答道:「我因為平生拙直,所以在陰間也被授予官職。現在隨軍登記戰死者的姓名和功績。」
巴彥弼跟著統領進入帳篷,他看到桌上陳列著黃色、紅色、紫色、黑色的冊籍。
統領解釋說:「赤心為國、奮不顧身而捐軀的,登記在黃冊;恪守軍令、寧死不屈而慷慨赴死,登記在紅冊;跟隨軍隊馳騁疆場、轉戰而死的,載入紫冊;倉皇潰逃、求生不得,被兵馬踐踏或者被追擊的敵方砍頭而死的,則登記在黑冊。」
但是戰場上同時受命,血濺屍橫,怎麼能一一區分,沒有任何差錯呢?統領說,人死後亡魂還在,精氣還和活著的時候一樣。那些登記在黃冊上的將士,精氣如烈火熾騰,蓬蓬勃勃;那些登記在紅冊上的將士,精氣如烽煙直上,風不能搖;那些應載入紫冊的,精氣如雲漏電光,往來閃爍。
這三等人中,最上者將成為神明,最下者亦歸善道。而那些登記在黑冊的將士,其精氣瑟縮摧頹,如死灰無焰。至於那些根本沒立什麼戰功而被朝廷褒獎的忠義之人,等他們到了冥府,就按一般的鬼來對待。因為朝廷褒獎的所謂忠義,到了陰間便不足掛齒。
巴彥弼洗耳恭聽,心裡是又害怕又折服。剛要想問問自己將來的命運,忽然被隆隆的炮聲驚醒。此後,他常常用這個夢告誡自己的部下:「我每到戰場上,一想到統領在夢中所說的話,便覺得渾身是膽,就是冒著槍林彈雨戰死在沙場上,與那些先輩相比,也是輕若鴻毛。」
一念做鬼也殺賊 將士死而復生
乾隆時期翰林院筆帖式伊實,從軍到伊犁。在一次血戰突圍時,身中七矛槍,昏死了過去。兩天兩夜後,他甦醒過來,疾馳一晝夜,追上了自己的部隊。
紀曉嵐與博晰齋先生同在翰林時,看見過伊實身上的傷痕,因此詢問過他在戰場上的經歷。伊實說從最初受傷一直到失去知覺,都沒有絲毫的痛楚,就像忽然間沉睡了一樣。等到後來甦醒後有了知覺,才發現自己的魂魄好像已經離體,舉目四望,只見風沙瀰漫,不辨東西。
然而,彼時,他的心裡明白自己已經死了。瞬間他想起了年幼的兒子和貧困的家庭,酸徹心骨,便覺身如一葉,隨風漾漾欲飛。
突然間,又覺得這麼死去心有不甘,不如化作厲鬼再去殺賊。一念至此,瞬間覺得身如鐵柱,風不能搖。徘徊間,他想登上山頂,看看敵兵的所在。可是一會兒像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正僵臥在戰場上的血泊中。
博晰齋聽了伊實的述說,嘆息道:「聽了你的描述,讓人感到捐軀戰場是沒有什麼可畏懼的!」◇
參考資料: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