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社會動盪 法國文人蒙田如何從容面對?

16世紀法國著名文人蒙田的肖像,位於蒙田飯店。(Shutterstock)
16世紀法國著名文人蒙田的肖像,位於蒙田飯店。(Shutterstock)

文/莎拉.貝克威爾(英國作家)
編者按:面臨社會動盪不安,盜賊四起,搶匪襲擊、生死未卜之際,如何能從容面對?16世紀法國著名文人蒙田所處的時代並不平靜,他因而熱衷寫作,思索人生。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他的故事仍發人省思。讓我們看看,他遭遇搶匪襲擊時,如何保命的故事。

喬凡尼.波提洛(Giovanni Botero)是義大利政治作家,曾在1580年代於法國定居。他提到當時法國鄉間充斥著殺人越貨的賊寇,家家戶戶莫不加派人手「看管葡萄園與果園;門鎖、門閂與獒犬,能用來看門的全用上了」。波提洛顯然沒到過蒙田的莊園:蒙田描述他家唯一的看守人,是「一名根據古代習尚與禮儀設置的門房,與其說他負責防守,不如說他必須合宜而優雅的,迎接客人進門。」

蒙田堅持這種生活方式,因為他決心反抗脅迫,不想淪為看管自己的獄卒。弔詭的是,蒙田相信門戶洞開,可以讓他更安全。地方上重兵防守的莊園,反而遭受比他更嚴重的攻擊。

蒙田引用塞內卡的話來解釋:「重重鎖鍊徒然引起竊賊覬覦,大門敞開反讓宵小興趣缺缺。」戒備森嚴說明這個地方藏有貴重之物;有老門房歡迎入內的莊園,反而讓人動不起歪腦筋。此外,內戰時構築的防禦工事幾乎毫無用處:「你的手下可能就是你該提防的人。」高壘深壁防不了內賊,還不如以慷慨與榮譽來感化敵人。

事實證明蒙田是對的。他曾邀請一小隊士兵進到莊園,結果發現,這些人已經計畫要利用他的好客搶奪此地,然而他們放棄了原先的計畫。主事者告訴蒙田,他一看到主人的「面容與真誠」,馬上就「打消了念頭」。

在莊園以外的世界,蒙田的坦率,使他免於受到暴力傷害。有一次,蒙田穿過某個危險的農村森林地帶,結果遭到十五到二十名蒙面男子的攻擊,然後是一群騎馬的弓箭手追擊,這場嚴重的襲擊事件顯然經過策劃。蒙田被這幫盜賊帶往密林深處,他的財物被洗劫一空,行李箱與錢箱也被拿走。

蒙田堡附近的多爾多涅河。(Luc Viatour/維基百科)蒙田堡附近的多爾多涅河。(Luc Viatour/維基百科)

這群人還討論該如何分配蒙田的馬匹與其他行李;更糟的是,他們打算拿他當人質來勒索,但無法決定多少贖金。蒙田聽到他們討論贖金的問題,發現他們把價碼訂得太高,這表示如果沒有人付得出這筆錢,他就得賠上性命。蒙田忍不住出聲打斷他們的討論。他說,他們已經拿到想要的東西,接下來無論提出多少贖金,都沒有意義。他們一毛也拿不到。這個時候開口說話顯然十分危險,但蒙田說完之後,這群強盜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

他們重新圍在一起討論一番,之後首領走向蒙田,整個氣氛似乎變得友善起來。他取下面罩──極富意義的動作,表示這兩個人現在可以面對面,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樣──說他們決定讓他走。他們甚至還給蒙田一些錢財,包括他的錢箱。蒙田日後寫道(如同那名首領的解釋):「因為我的神情以及說話的坦率與堅定,我保住了一命。」他自然而誠實的表情,加上面對威脅時的勇敢,使他活了下來。

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與任何人身上,蒙田經常思考怎麼做才是良策。是直接面對與挑戰敵人好,還是虛與委蛇,人家說什麼就做什麼好?是該向施暴者求饒,希望他良心未泯能放過你,還是說這麼做太過魯莽?

問題出在每一種回應都有危險性。正面反抗也許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卻也可能激怒對方。聽話也許能讓對方心生憐憫,但也可能遭到輕視,讓對方因此認為殺死你就像踩死一隻蟲那樣不必多慮。至於訴諸人性,那也要看對方有沒有人性!

*  *  *

在暴力氾濫的十六世紀面對這些問題,並不比在上古時代的地中海戰場上,或是現代城市的巷弄內面對搶匪來得容易。這是亙古不變的難題,蒙田不認為有明確的好答案。儘管如此,他仍不斷思考這個問題。在《隨筆集》中,他經常提到兩個人對立的場面,失敗的一方也許討饒,也許昂然不屈,另一方則可能饒恕或要了他的命。

16世紀法國著名文人蒙田。(公有領域)16世紀法國著名文人蒙田。(公有領域)

蒙田在第一篇隨筆中提到,十五世紀阿爾巴尼亞的軍事英雄斯坎德貝格(Skanderbeg)在盛怒下準備殺死麾下一名士兵。這名士兵向他討饒,但斯坎德貝格不為所動。在絕望中,士兵抽出利劍反擊,此舉反而讓斯坎德貝格印象深刻,他的怒氣消散,於是饒了這個人的性命。

另一個故事提到,威爾斯親王愛德華(Edward, Prince of Wales)走過被攻陷的法國城鎮,他下令將自己所到之處看見的民眾全部殺死,直到他遇見三個負隅頑抗之人。他讚賞他們的勇氣,於是饒了他們的性命,而後又收回成命,饒了全城百姓的性命。

——摘編自《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商周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