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此前認為,美國企業縮短供應鏈和將生產線帶回美國國內,只是暫時現象,一旦疫情消退,這個趨勢也會消失。但兩年後,這種趨勢不僅依舊存在,而且似乎正在加速。
具體跡象表明,許多美國公司正在將供應鏈移出中國。根據道奇建築網(Dodge Construction Network)的數據,美國新製造設施的建築在近一年內飆升了116%,同期所有建築的成長只有10%。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正在建造龐大的晶片工廠:英特爾在城外建造兩個工廠,台積電有一個工廠。
美國南部也有大型鋼鋁廠在建造中。諾貝麗斯公司(Novelis Inc)正在阿拉巴馬州的米內特灣(Bay Minette)投資25億美元建設新工廠,初始年產量將達到60萬噸鋁成品。
美國鋼鐵公司(U. S. Steel)正在阿肯色州奧西奧拉建造新一代的新技術鋼廠,這座耗資30億美元的煉鋼廠將成為北美最先進的計畫,也是阿肯色州歷史上最大的民營建設。
紐柯鋼鐵公司(Nucor Corporation)將在肯塔基州勃蘭登堡的新鋼板廠內,增加一條產線,年產能約為12萬噸。在紐約水牛城附近的英格索蘭德工廠(Ingersoll Rand),空氣壓縮機生產線已停工多年,然而,新的半導體和鋼鐵訂單,將使工廠恢復正常運作。
道奇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奇(Richard Branch)表示,許多規模較小的公司也正在採取類似舉措。並非所有都是回流的例子,有些是在擴大產能,但他們都指向同一件事,即在港口瓶頸、零組件短缺和運輸成本飆高對美國和全球的企業支出造成嚴重破壞時,他們對供應鏈將進行重大重新評估。
瑞銀工業分析師斯奈德(Chris Snyder)說,過去這很簡單,人們覺得「如果我們需要新工廠,那就去中國」,現在西方大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思考此事」。
今年1月,瑞士銀行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要麼正在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要麼正打算這樣做;大約80%的人正在考慮將部分產線帶回美國。
這當然是新趨勢,因為數十年來,美國失去了如此多的製造業工作機會,高峰與低谷的差距大約有800萬個。幾乎沒有人質疑,目前的趨勢標誌著回到了幾十年前。自動化的興起消除了許多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這意味著現在美國工廠不再需要那麼多工人。
美國生產「更好更便宜」
隨著美元兌人民幣、日圓、英鎊和歐元匯率飆升,在美國製造商品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不過,對美國奇異家電(GE Appliances)執行長諾蘭(Kevin Nolan)來說,這種擔心似乎過頭了。
他說,大約在2008年,他開始意識到在大型商品上,例如體積比洗碗機大的商品,扣除海外運輸所省下的成本,可能超過花在美國勞動力上的額外資金。他認為,關鍵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工廠的效率,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一年後,他決定測試他的想法,並將奇異家電的部分熱水器生產轉移到路易斯維爾,其他產品線緊隨其後。
諾蘭的舉動相當成功,現在連中國的海爾智能家居也這麼做。諾蘭說:「我一直說,這只是經濟學,人們會意識到自己以為省下某些錢,但這並不真實…在這裡(美國)生產會更好、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