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真的?你確診了!」 提供一帖人際互動良方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個案討論。(桃園療養院提供)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個案討論。(桃園療養院提供)

【記者徐乃義 /桃園報導】一句看似無心的話,背後潛藏著我們對疫情的態度。確診這個詞在今年四月底台灣疫情升溫之際,是一個聞風喪膽的詞彙,一但說出:「對,我確診了」,聽到的大家往往會「退避三舍」,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如今,逐漸解封,回歸正常人際互動之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減少人際間的誤會與衝突呢?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阮鈺鈞在此提供一帖人際互動良方讓讀者參考。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阮鈺鈞。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阮鈺鈞。(桃園療養院提供)

在心理學的語言中,態度 (attitude) 是我們對一件事或人產生的正向或負向的反應。比如:我們喜歡這件洋裝,我們討厭疫情的發展,我們難以包容跟我們意見不同的人等等,背後都隱含著我們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喜好。態度看似明顯可以覺察,但有時候態度隱含在我們的內心,必須透過特殊的方式才可以發覺。

阮鈺鈞指出,面對疫情的焦慮與不安,可能會與周遭人的相處產生矛盾與衝突。確診的人可能會擔心家人和好友的眼光,擔心對方是不是會責怪自己,擔心家人會不會被我傳染,擔心工作的事情沒有交接,我們的擔心在在顯示對人際相處的焦慮,我們與對方態度上的差異,有時會因不理解而造成人際間的緊張與衝突。

美國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在1961年的著作「成為一個人 (宋文里譯) 」提出一個嘗試解決人際間溝通衝突的方法,這在心理治療中也是常見的小技巧。首先,我們請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接著我們嘗試描述對方的感覺與想法直到對方滿意為止。這個過程幫助我們嘗試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事情,也讓對方有機會瞭解我們的態度與想法感受,彼此瞭解的過程,是減緩彼此衝突與人際壓力的有用技巧之一。

阮鈺鈞說,瞭解一個人的態度是重要的,瞭解自己的態度更為重要,唯有雙方彼此的理解,良好的人際溝通才有可能發生。新冠疫情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彼此因不理解所形成的負向態度與偏見,進而造成相處的對立與防衛。我們可以嘗試Carl Rogers提到的溝通小技巧,促進彼此溝通的理解,人際間的相處也許可以變得更有品質、更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