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國際物價漲 專家:臺灣具穩定四優勢

臺灣物價相對穩定的四大優勢,在於民生物資自給率高、國內廠商市場結構分散等。(中央社)
臺灣物價相對穩定的四大優勢,在於民生物資自給率高、國內廠商市場結構分散等。(中央社)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民進黨3日召開第20屆第2次中常會,邀請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曜志以「近期國際物價趨勢的觀察」為題進行專案報告,呂曜志分析,臺灣物價相對穩定的四大優勢,在於民生物資自給率高、國內廠商市場結構分散、國產民生產品以內銷為主、2020~2021經濟成長率高。

呂曜志指出,自給率高的國家較不受戰爭等國際因素影響,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際媒體公布的通膨數字,臺灣這兩年經濟表現佳、製造業產品充足,通膨相對緩和,與許多工業大國的趨勢類似。而沒有製造業的國家或小國,通膨狀況就會比較嚴重。

在歐美物價上漲的成因判斷上,呂曜志認為,包括對俄羅斯實施禁運、資本市場與商品市場資本深化程度高,對訊息敏感度高,其預期心理容易形成金融操作面的短期大幅波動、自給率較低、市場競爭結構相對較集中等都是可能原因。

呂曜志分析,臺灣物價相對穩定的四大優勢,包含民生物資自給率高,耐久性消費品的進口來源,也是價格十分競爭的國家;國內廠商市場結構分散,削價競爭傾向高,實體通路與電商通路多元,消費者長期習於比價;國產民生產品大部分以內銷為主;2020-2021經濟成長率高。

呂曜志提醒,臺灣仍有一些潛在挑戰,例如消費者容易受到不正確的資訊影響,以及進口來源集中的關鍵工業原料與零組件,如果遭受到特定國家政治因素影響,風險較高。

中常委柯建銘聽完報告後表示,這兩年多來,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普遍受到疫情衝擊,臺灣因為全民努力防疫有成,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依據國際貨幣基金預測顯示,今年臺灣人均GDP將可望超越韓國。

柯建銘指出,後疫情時代,國際之間交流雖已逐步恢復正常,但外部經濟及政治情勢依然險峻,今年世界面對烏俄戰爭和能源上漲等挑戰,各國經濟成長預測皆處下調趨勢,且通膨大幅升高,而台灣物價亦受到影響。

柯建銘最後說,穩定基本民生物價,一直是政府重要政策目標。行政院也已採取相關因應措施。未來將持續努力,密切掌握後續情勢發展,做好一切因應,減緩國際情勢對於民生物價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