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區永安里這舉辦淨山與青銀共學活動,在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龜(歸)鄉永安一碇紅」學生團隊的協助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的支持下,九名學生挖掘翡翠水庫集水區永安里在水庫興建前的人文歷史,意外發現50年前臺灣首座規劃製茶作業一貫化的「永安共同製茶示範工廠」珍貴史料,並選在已廢校25年的永安國小校舍(現為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策展,重現被淹沒的茶金歲月。
在青銀共學活動中,政大團隊特別邀請當年規劃建造示範工廠的臺灣省茶業改良場退休技士張健夫,遠從高雄北上,與當年共同參與工廠運作的永安銀髮茶農聚首,回憶當年的茶金歲月,本身出身南投茶農家庭的石碇區長李浩榕也特別代表永安鄉親頒發感謝牌給張健夫,肯定他當年在永安推動全國第一座示範茶業工廠,表彰他對臺灣茶業發展的貢獻。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退休場長林木連也應邀觀禮。他說,民國六十年在農復會(農委會的前身)、臺灣省農林廳與茶業改良場積極支持下,臺北縣政府(今為新北市政府)在石碇鄉永安村籌建「永安共同製茶示範工廠」,輔導茶農採用半自動機械採茶生產包種茶、烏龍茶。
這是臺灣首座示範工廠,設置了萎凋、殺菁、揉捻、解塊,和乾燥等各種新式機械設備,使得製茶過程一貫化,時間縮短,品質不變,開拓臺灣茶業產銷新的里程,為茶農增加收入,也為國家爭取更多的外匯。
林木連指出,現今茶農與製茶廠使用的「圓筒炒菁機」,即是當年擔任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技士張健夫研發,替代茶農使用鑄鐵鍋進行人工炒茶的方式。由於在永安試辦時,茶農反應熱烈,茶改場才有信心將一貫化製茶作業技術向國內其他茶區推廣。
張健夫回憶民國五、六十年代,臺茶有九成外銷世界六十多國,茶老闆都是臺灣的百萬富翁,但是文山及凍頂等高級包種茶區的茶農得自產、自製與自銷,生活辛勞困頓,因此茶改場才籌建「永安共同製茶示範工廠」,希望改進茶農用手工製茶,以節省體力、提高產製效益,改善茶農生活品質及居住環境衛生。
張健夫說,示範工廠建立後,石碇茶農積極參與輔導,民國64年省農林廳舉辦的全國包種茶比賽展售會,在全國參賽的兩百多個茶樣中,五月份春茶競賽石碇鄉茶農有三名獲得頭等、六名獲得貳等、八名獲得三等,十月份冬茶競賽石碇鄉有兩名頭等、七名獲得貳等、十九名獲得三等,可謂進步神速。
這段翡翠水庫淹沒的茶金記憶,在政大團隊投入下,選在已閒置25年的永安國小(現為雲海國小永安分班)再現,也吸引了前臺北縣長尤清等遊客特地造訪。
永安里里長蕭敏玲表示,尤清擔任縣長時,特別關心偏鄉居民受到翡翠水庫興建後受到的生活衝擊,不但補助經費設置永安村民活動中心,還特地造訪當時的石碇鄉永安村舉辦座談,體察民情,至今永安銀髮長者都還念念不忘。
今年81歲高齡的尤清回憶當年中央為了大臺北飲用水需求興建翡翠水庫,淹沒永安、碧山與格頭村土地,使村民被迫離鄉,永安國小也只剩個位數學生就讀,但他認為偏鄉人口稀少,資源匱乏,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除要求永安國小維持運作,還補助石碇鄉公所在永安國小教室樓上興建村民活動中心,滿足居民集會的公共需求。
時隔25年,看到政大有年輕人願意再投入永安偏鄉做地方創生,非常感動,路程再遠,也要親自來看。尤清強調,自己是抱著看老朋友的心情來到石碇永安。
蕭敏玲進一步表示,永安里除了豐富的茶業文化歷史,社區還有臺灣唯一的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居民為了保育瀕臨絕種的食蛇龜、柴棺龜,自發組成巡守隊,與林務局合作規劃巡守路線,並參與新北市農業局推動友善環境耕作與智慧農業的計畫,以保育食蛇龜為訴求推動生態茶園,並舉辦活動推廣保育食蛇龜在內的環境教育。
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說,小學是在地社區很重要的精神凝聚中心,他肯定石碇區公所、雲海國小與永安里合作,以推動環境教育的理念出發活化閒置小學。他期許政大學生透過參與地方創生,能協助偏鄉的產業、人文、生態與社會需求,讓長者安居、年輕人返鄉,打造有特色的「龜(歸)鄉永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