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德媒:德國面臨去工業化威脅

圖為德國南部的天然氣設施。(Lennart Preiss/AFP)
圖為德國南部的天然氣設施。(Lennart Preiss/AFP)

【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週三(8月31日)以進行維護作業為由,暫停由主要的北溪1號管線向德國輸送天然氣。德國媒體警告,德國近十年來的繁榮模式已經變成危機。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日前刊文稱,回顧過去的十年,雖然有金融和歐元危機等,仍然是德國繁榮的黃金十年,德國這段時期的經濟模式受到全世界的推崇;而現在,這些優勢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殆盡,並且已轉化成高度危險的依賴性。

沒有任何一個工業大國像德國這樣依賴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如果貿易不斷增加,這是一個優勢。但幾年來,世界貿易的成長越來越慢,這尤其影響到了德國。

德國工業陷入中俄陷阱

特別危險的是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根據聯邦銀行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德國在中國的投資約為100億歐元,創下歷史紀錄。這些公司不僅向中國出口機器、汽車和化學產品,還花數十億歐元在中國建造最先進的設施。

德國工業陷入了中國陷阱。德國政府希望收緊國家對公司在國外投資的擔保規則,以便不進一步助長這種依賴。

同時,德國經濟也陷入了能源陷阱。過去十年的工業繁榮也是基於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如今能源危機加劇,德國公司已經在關閉機器和生產設施,因為現在已無法獲利。總體來看,德國正在面臨去工業化威脅。德國正在從歐盟的經濟支柱變成經濟問題。

德國需要自己的馬歇爾計畫

這一切都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但也不是沒有辦法。例如,加強工廠和流程的自動化技術,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下一波數位浪潮將澈底改變工業模式,德國公司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但德國最大的希望仍然是歐盟——這個世界第二大市場。如果歐盟能夠最終完成單一市場,歐洲經濟仍然能夠顯著加強。同時,只有整個歐洲的能源市場加強聯繫,才能解決德國的天然氣問題。這包括跨境管道及已經計畫多年、但從未建成的真正的泛歐電網。

保得信投資(PGIM)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奈斯(Katharine Neiss)認為,應對各種危機,德國只是一味的節約和緊縮,無法解決問題;德國應該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就像「馬歇爾計畫」,特別是對能源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鑑於德國經濟的規模,更高的支出將加強整個歐盟的發展;德國與歐盟經濟的深度融合,將反過來使經濟利益回流到德國,並產生積極的創新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