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生命詠嘆調】好命的歐巴桑

——蔡林蕊女士(1926年次,芳苑村人,娘家仁愛村)

蔡林蕊女士。(沙山懷若提供)
蔡林蕊女士。(沙山懷若提供)

文/耆老口述、沙山懷若 記錄
——蔡林蕊女士(1926年次,芳苑村人,娘家仁愛村)

那年(2018),去村長服務處領敬老金,那個孩子長得瘦瘦的,應該是吃公所頭路的,就問我:「這敢是你?」我說:「身分證的相片是我,本人也是我,我敢冒充嗎?若無你去問村長看覓!」如果是去二林,人家都猜我,還不到80歲,他們說:「如果我跟別人說90幾歲,是沒有人要信的。」

那麼長壽要做什麼?有人說:「歐巴桑你彼呢濟歲,你按呢足好命咧!」

那時候我父親在宮口開布店,也蠻富有的,就去四保(仁愛村)給我母親招贅,生了三個女兒,我是老大。

我沒讀書,叫我去讀,我就不去,我氣讀書氣得要死。在日本時代,我也去參加青年團訓練,曾經代表去北斗參加田徑比賽,得到第二名,我是很會跑步的。

我小時候很好命,我父親很疼我,他過世時我才8歲。我父親人也長得英俊,那一年在白廟仔公墓撿骨時,那個撿骨師就說:「你老爸一定很英俊,那個腿骨很修長,也沒有漲土,那個骨型都好好的,而且很清潔。」

那時候我也不曉得,那是我侄子錦章有一天跟我說:「人家用紅紙包錢放在房間裡。原來這就是下聘。」

空襲時,躲防空壕,那時在我們的菜園裡挖防空壕,還蠻大的,躲了整個家族。那時躲防空壕的歲月我很害怕,姜仔(蔡姜,我丈夫)又去當兵,當時阮錦章(侄子)才4、5歲就過來這裡陪我睡。姜仔去當兵當很久,當到太平。

我小時候在家裡是不用工作的,18歲嫁來蔡家,就做到要死。我要去舊趙甲、萬合撿柴、撿番薯,當時那裡有沙崙,就在沙崙腳撿。要帶飯去,那時候是配給米,也沒有什麼米,就是番薯籤飯炒一炒。那時候寄火車(載甘蔗的五分車,烏台空空的沒載甘蔗),有的很好心的還會幫忙拉一把,就坐到後寮車埕,當時火車過橋,都讓我怕得要死,要坐5點的火車,很怕趕不上,如果坐不上火車,就要擔回來,要走很遠。

我也去前面偷折乾樹枝尾,看到有人來,就不敢爬上樹去折。我嫁來蔡家做很多,什麼都做,也擔蚵,擔半鳳仔蚵籃,一擔開18斤的蚵肉,晚上1、2點起來,點燈火開蚵。當時還去宮口偷買魚,用菜籃裝著,上面用東西蓋著,假裝要去田園割豬菜,就揹去鄉下偷賣,有時揹到二林南邊的番仔田去賣。

如果遠遠的看到再變仔駛牛車過來,我就趕緊躲到一邊,他會說:「蕊仔蕊仔,遮柴塊燃茶足甜喔!」我就感到「拍謝、足見笑咧!」像空開仔(綽號)、媽義仔(綽號)他們好額人,如果園裡犁番薯後,都要等到番薯裝袋上牛車,載回去後,都沒有人了,才去園裡翻(撿)番薯。嫁來蔡家,剛開始做不習慣,慢慢的常做之後,就感覺還蠻輕鬆的。

在日本時代,姜仔有顧海防,那時候顧海防出來的,看是要做警察、還是巡佐,不必考試,就可以做了,可是他就條直,才一直拿鋤頭。

後來姜仔蓋房子,如果他出去蓋房子,有時候我就會跟去撌磚仔縫。當時才開始學撌磚仔縫(將水泥補上磚縫處),手很痠,而且撌下去就掉,撌甲流目屎。

我18歲出嫁,到22歲生小孩。那時候振大(黃振大,眼瞎,算命仙)就跟我說:「若是生查埔,早煮早臭酸,慢煮毋免燙。」果然生頭胎一個男孩子,就保不住了,再來生1個女的,所以振大說女孩做頭才可以,他算得還蠻準的。

我生了兩男三女(大女兒在71歲過世),那時候鹿寮有個人跟我說:「阿桑,你食百二。」我說:「拜託咧!甭講彼,食彼老欲死喔!」回來芳苑住,去車站坐車,不止10個人也是這樣講,人說:「眾人喙誠毒,看有影否!」

我兩個兒子都很孝順,時常回來探望,女兒也常回來,一回來就買一大堆東西放在冰箱裡。「啊!人生海海,若欲去,好行就好。」去二林,人家都說:「你誠好命」,我說:「我好命,怎知影,猶未死咧!嘛毋知是好命猶是歹命。」

我的膝蓋是換人工的,住在童綜合醫院,是一個溝仔墘(永興村)去那裡當醫生開刀的,開得很順利。本來是要開刀一隻,我跟醫師護士說:「拜託,兩腳做一次開,沒關係。」開完後,第一晚要上廁所,我孫子要牽我去,我說不用來牽我,我自己走看看,我就慢慢的走到廁所。在那裡住了一個禮拜就出院,回到鹿寮大兒子家,隔天我就跟我大兒子說:「我要出去外面走走看。」他說:「好啊!那你拿一支拐杖。」我說:「我慢慢走,可能不用拿拐杖。」於是就在停車場繞了三圈。

人家說開刀會痛,我是完全都不會痛。那個太太說:「歐巴桑福德毋知做偌深度咧!哪有一擺開刀兩腳,開一腳就疼甲吱吱叫囉!」像我媳婦開一隻手,就痛得要命。我脊椎突出一節也開刀,人家說開刀怎樣怎樣,我的感覺還蠻輕鬆的。

曾經去普天宮幫忙煮飯,有一次人多,煮了3石米。唉!以前的事情,「想甲到,毋鼎甲無灶。」◇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

沙山懷若
本名洪勝湖,彰化縣人。學經歷:新埔工專機械科、成功大學中文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曾任國中教師、園藝工、文化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