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衛星通信時代 眾品牌加入新領域 【大紀元2022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導)星鏈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應用,突顯了低軌衛星的重要性,也引發手機衛星通信時代的許多聯想。華為上週推出新款手機Mate 50,強調可以連接上北斗衛星。專家認為,華為意在掩飾其在美國禁令下無法更新換代的短板,象徵性地進入6G、低軌衛星的賽道,但由於競爭力不足,恐難獲市場青睞。
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9月8日在推特上透露,已經與蘋果就星鏈(Starlink)連接服務展開有希望的對話,希望未來能為iPhone提供緊急通訊服務。
蘋果在7日年度秋季新品發表會宣布,iPhone 14系列將配備由低軌衛星公司Globalstar支援發送文字短訊的「SOS緊急服務」,該公司亦研發壓縮演算法,可在15秒內發送一則短訊,在美國、加拿大的用戶今年11月可開始使用此服務。
馬斯克也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共同宣布成立技術聯盟,預計2023年開始通過T-Mobile,向消費者提供手機直連第二代星鏈衛星的服務,該技術不需要用戶更換手機。
谷歌已經開始致力於讓手機與衛星連接,計畫在下一版本的安卓系統中提供該項功能。
華為則在6日發布最新旗艦機款Mate 50、Mate 50 Pro,當所處環境沒信號時,手機可以利用北斗衛星,發出文字訊息,訊息下方會顯示用戶的位置訊息,此功能目前限中國大陸地區使用。據港媒《信報》報導,發送的文字訊息,最多19個字符,而且只能發送,不能接收,亦無法通話,Mate 50系列只支援4G網路,不支援5G。
太空競爭商業化 仍取決於消費者的體驗手機連結天空裡的衛星,正成為一大趨勢,臺灣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國欣9日告訴《大紀元時報》,「近期微小型衛星在太空數量變多了,就成本與未來發展性而言,成為一種新的通訊模式,尤其在星鏈崛起之後,電信商針對新時代的衛星通訊開始做一些鋪陳。」
曾國欣說,類似向衛星發短信的功能,過去一直用於緊急通訊,並非新技術,過去會特別去買衛星電話,利用通訊衛星做中繼,再傳送到地面的接收站,價格比較高昂,現在的趨勢是把它微小化,嘗試在手機上使用,消費者不需要花額外的費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9日告訴《大紀元時報》,「未來太空絕對是各界挑戰的制高點,至於在市場上的應用,將取決於應用程序與搭配廠商的多寡而定,除了性能以外,系統商、軟件的結合度和實用性,將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北斗衛星三號2020年6月完成部署後,具備導航定位能力及短報文通訊能力,從一次120個字提升為一次1,200個漢字,還可發送圖片。2022年7月30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新聞稱,短報文通信服務進入大眾運用階段。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綉雯告訴《大紀元時報》,根據北斗衛星自己的宣傳,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可傳送1千字,可以上傳,也可以下載,但是,華為公布新款手機只能傳送19字,缺乏競爭力,看似只是為了宣傳用,經不起市場考驗。
「華為因受晶片限制,無法推出5G手機,搶先進到下一步6G、即低軌衛星通訊,馬斯克一直在布局這個領域,等到星鏈能在手機上應用時,華為會被遠遠拋在後頭。」王綉雯說。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禁令,將更多華為子公司加入實體清單,9月14日起,包括台積電等外國廠商正式結束替華為代工生產晶片。王綉雯說,「華為晶片被美國卡脖子,成為很嚴重的弱點,任正非才會說以活下去為目標。」
低軌衛星新賽道 中共挹注資金能追趕?2022年,全球低軌衛星發展方興未艾,包括SpaceX、英國通信公司Oneweb、加拿大Telesat、亞馬遜Kuiper、波音等皆計畫組建衛星系統,預估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成長至1兆美元。
中共亦在建置低軌衛星,據臺灣《國防安全雙週報》披露,中共境內新註冊的民營商用衛星公司數目大量湧現,2020年是2010年的六倍之多,但背後離不開中共以國家資金挹注,以北京衛星公司「九天微星」為例,2021年3月獲中共財政部主管「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網投)億元級的投資。
報告表示,今年3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發射銀河航天公司自製的6顆低軌通信衛星,屬於中共籌備四大低軌衛星星系之一「銀河星系」,該星系預計發射1,144顆。目前除了銀河星系已發射6顆外,其它星系目前並無突破性發展。
自媒體「馬克時空」認為,歐美的科技革新多來自於個人想法,獲得資本青睞挹注後快速發展,馬斯克的SpaceX與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證,但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迷信自己的判斷優於民間智慧,沿用蘇聯式的計畫模式,導致許多中共主導的大型工程淪為政績工程,未能真正贏得客戶與市場。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