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國防院:美戰略模糊政策 將弱化臺海戰事準備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照。(白宮Flickr)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照。(白宮Flickr)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第四度公開表態,若臺灣遭受攻擊,願協防臺灣,外界關注美國對臺戰略是否已由「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中共透過「切香腸」手段、灰色地帶活動,正逐漸侵蝕美國威信,長期來看,戰略模糊將弱化美國內部因應臺海戰事的準備。

拜登9月18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節目專訪時表明,「如果事實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防衛臺灣。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第四次發表類似言論。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表即時評析,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林柏州以「拜登四度宣示護臺改變『戰略模糊』嗎?」為題進行分析。

過去外界以「戰略模糊」來詮釋美國是否派兵援助臺灣,也就是「雙重嚇阻」,即不會無條件出兵助臺,以嚇阻臺灣冒進;對中共也不明確表示美國是否出兵,使其不敢輕舉妄動,進而維持臺海現狀。林柏州表示,雖然白宮或國務院官員照例澄清美國對臺政策不變,但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這概念可能不再準確。

美國對臺政策 有三大核心

林柏州說,根據美國《臺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及美中「三公報」等五項政府文件,美國對臺政策的核心在於:一、美國願意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是基於臺灣的未來須以和平方式決定,這是美國的根本利益。

二、美國將確保臺灣維持足夠自衛能力,而對臺軍售的質量取決於中共構成的威脅程度;三、美國將維持能力,進而抵抗任何以武力或其他高壓手段,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而且總統和國會將根據《憲法》程序來決定適當回應。

他表示,上述三段論的政策基調採「條件式論述」(conditional discourse),白宮或國務院高層事後所澄清的重點也在於此。至於「戰略模糊」僅屬「政策性詮釋」(policy interpretation),遵不遵守都無涉對臺政策轉變。

他說,簡單來說,維護區域和平才是美國的政策。《臺灣關係法》已明確表明,美國將嚴正關切任何以非和平方式決定臺灣前途的行動,關注程度則隨中共的處理手段有所調整。當中共採取更多軍事手段,美國的軍事涉入成分也將增加,所以這完全取決於中共的選擇。

林柏州說,回顧美中關係發展可知,中共將臺灣問題列為建交談判主要障礙,企圖迫使美國接受「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國針對臺灣主權向來不持立場,僅堅持臺海問題須和平解決,且持續對臺軍售以保持臺灣自我防衛能力。

信譽受衝擊 使美須明確表態護臺

林柏州分析,美國總統一再闡釋將以軍事手段捍衛臺灣原因有三:第一、撤軍阿富汗、不派兵援助烏克蘭、中共散布「疑美論」等均衝擊美國信譽,美國須清楚闡明,將確保臺海和平。

第二、中共不斷提升對臺經濟與軍事脅迫,被美國視為推翻先前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承諾;第三、中共逐漸認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可阻絕美國及外力涉入臺海,這導致戰爭風險升高。

他舉例,俄羅斯以烏克蘭欲加入北約為由發動戰爭、中共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加大對臺軍演等經驗,所謂小國挑釁大國、是否越過紅線,詮釋權屬於發動戰爭的大國,隨著大國意圖與能力擴張,紅線可能向外擴大,小國任何動作都可能成為大國發動戰爭的藉口。

林柏州表示,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擁有可嚇阻中共發動侵臺戰爭的軍事優勢,連帶使「戰略模糊」受用。過去拜登在1979年也曾投票支持《臺灣關係法》、並於2001年小布希擔任總統期間,親自撰文抨擊不應改變「戰略模糊」政策。

他表示,不過從當前情勢來看,中共採取「切香腸」手段、灰色地帶活動,正逐漸侵蝕美國維持區域秩序的威信。長期來看,維持「戰略模糊」也弱化美國政府及利益相關國家預應臺海戰事的準備。

美國軍事能力 是嚇阻中共關鍵

林柏州說,面對中共逐步將軍事手段化為侵略臺灣的可能,美國須有明確嚇阻作為,其中關鍵是美國的軍事能力,若中共確信其能力優於美國,兩岸爆發戰爭的風險將升高。這也是美國政府須調整國安戰略、加大軍事部署及印太戰略的主因。

他表示,拜登政府希望透過同盟力量、軍事戰略、重申軍援臺灣、經濟與科技牽制等綜合手段,拉高中共發動戰爭的代價,進而強化對中方的嚇阻,但美國若無法確保軍事關鍵能力優勢,那「戰略模糊」將不具任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