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正是由夏天悶熱的氣候漸漸轉涼,尤其清晨、夜晚時分,在戶外這種感覺更明顯。白天雖然豔陽高照,但陣陣涼風拂面,暑氣全消,有如喝杯冰水,全身透涼。但是,有些國家卻沒有詩意的秋天,像印度、馬爾地夫。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們,即便沒有辦法享受季節轉換帶來的樂趣,但也有專屬於他們的生活樂趣!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12~4月是乾季,此時雨量較少,吹的是東北季風。5~11月屬於溼季,這時候多吹西南季風。此處全年幾乎保持在25~30°C的高溫,因此,在馬爾地夫可以說是無明顯的四季之分。
當3月臺灣還很冷時,我們可以在馬爾地夫馬利國際機場,看見不少遊客拿著衝浪板,準備從事水上活動。因為馬爾地夫的3月,氣溫可以高達31°C,這時候正是衝浪季節的開端。
來到5月,便是馬爾地夫雨季的開始,一天之中,可能會有暴風雨和整天下雨的情形出現。5、6月也是馬爾地夫的齋戒月(Ramadan),主要依照伊斯蘭曆9月,進行為期30天的齋戒期。當地人居住的島上,從日出到日落前,都不能在公共場所抽菸、喝酒、飲食,只有在入夜後,才能進行娛樂活動。但是,供外來遊客度假的島嶼區,則不受此限制。
馬爾地夫人十分熱情,喜歡跳傳統舞蹈博杜貝魯Boduberu,拍打椰子樹製成的鼓,乍看像是隨意擺動身體,但其實每一個動作都有相關的意義,比如太陽、星星、月亮、海洋、魚等。這些傳統舞蹈經過大海洗禮,也演變發展出一套崇敬大海、戰鬥勇士與氣勢蓬勃的擊鼓舞蹈。
馬爾地夫過去以捕魚為生,常一出海就是一星期以上,也算靠海、靠天吃飯,因此島民在唱歌、跳舞的同時,也是對大自然表達崇敬之意。
印度
另一個沒有秋天的國家——印度,可以說是以風來劃分季節。季風對印度人們全年的生活來說,影響要比氣溫變化來得大。他們期待季風能帶來豐沛的雨水,因此常常祈求上天降雨。每年季風會在6~9月來臨,並帶進大量雨水。
印度資源不足、生活環境不佳,人口外移相當嚴重。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2015年公布的「2021年全球人才報告」指出,印度是全球人才過剩排名第一,對年輕人來說,出國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去過印度的人,很難不對一團混亂的街道印象深刻。嘟嘟車、卡車、公車、汽車,這些車與人、雞、牛、馬在馬路上交錯通行。在高速公路開車,可以看到前方突然「倒車」的奇景!他們在高速公路開過頭,覺得倒車下交流道就沒事。要在印度生活就得適應這種現象,否則會非常痛苦。
然而,印度人有一自知之明,期待別人幫忙,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美國資訊業知名創投、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創辦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曾說過,在困乏的資源中找出解決方案,是印度人的優勢。印度人會運用有限資源,重新組裝解決生活需求,像是拿熨斗煮開水、把鋤頭綁上手機充當自拍棒。
這兩個沒有秋天的國家——馬爾地夫和印度,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民風,他們也各自有自己可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