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癌因性疲憊」常被忽略 醫:適時補充營養品

癌症持續40年蟬聯榜首,治療結束後則建議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取,像是魚油,魚油中的EPA是屬於ω-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能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減緩癌因性疲憊的不良感受。(123RF)
癌症持續40年蟬聯榜首,治療結束後則建議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取,像是魚油,魚油中的EPA是屬於ω-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能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減緩癌因性疲憊的不良感受。(123RF)

文/記者賴玟茹
衛生福利部公布民國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40年蟬聯榜首。據研究顯示,高達九成癌症患者面臨癌因性疲憊,但常常忽視。醫師說,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因營養攝取不足出現體重減輕、肌肉流失、體力不足等現象,進而導致「癌因性疲憊」。

據臺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研究顯示,高達92%的癌症患者面臨著癌因性疲憊的問題,其中有25%已達到需要藥物治療的嚴重程度,癌因性疲憊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導致疲憊狀況加重,進而增加癌症治療的困難及影響預後。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蔣鋒帆說,除癌症本身帶來的生命與健康威脅外,疲憊也是癌症患者十分需要重視的問題,但疲憊往往被認為是癌症病程中的正常現象,而忽略其嚴重性。

他解釋,癌因性疲憊與一般疲憊不同,這是一種與癌症及癌症治療相關的疲憊感,通常無法透過睡眠、休息而快速恢復,且癌症治療結束後都有可能持續發生。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指出,營養與癌因性疲憊的成因與影響環環相扣,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因營養攝取不足出現體重減輕、肌肉流失、體力不足的現象,進而導致癌因性疲憊。而又因疲憊感影響飲食、體力及營養攝取,進而減低對治療的耐受程度,嚴重恐導致治療中斷。當疲憊量表分數大於3.5分時,代表疲憊已經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應該盡速介入改善與治療。

正確的營養介入

攝取正確的營養,對於改善癌因性疲憊有著相當的幫助。王輝明說,低醣、優脂、高蛋白三要點是選擇營養品的關鍵,癌細胞熱量來源主要是從醣類中的葡萄糖而來,且癌症易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胰島素功能,導致高血糖的問題,故建議減少醣類的攝取。

蛋白質是建構身體肌肉的原料,因此治療期間飲食上建議維持高蛋白飲食;治療結束後則建議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取,像是魚油,魚油中的EPA是屬於ω-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能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減緩癌因性疲憊的不良感受。

蔣鋒帆呼籲,許多癌症患者對癌因性疲憊意識不高,患者一旦出現無法透過休息改善的疲憊感,就應該提高警覺,除了可以透過營養攝取,也可以藉由規律運動來改善,若是屬於嚴重程度的,則建議透過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採以藥物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