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很多家長或老師,只希望孩子的課業成績好,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卻往往加以偏執的評斷。這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還會把孩子的天賦扼殺在搖籃之中。
有一次,在各校參加的市級詩歌作文競賽中,本校準備每個年級挑五個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參加。當時國文老師找到我,說她本來建議我班上的C同學去參加比賽,誰知C同學一聽說是詩歌體裁的作文,說什麼也不參加。國文老師給我看C寫的作文,並請我去勸勸C。
我看過後,覺得C寫得不錯,如果參加競賽的話,獲獎機率應該是很大的。於是,在C下課後,我便詢問他緣由,C一臉不情願的說:「老師,你就別勸了,我不會去參賽的。我平常寫的詩歌都是寫著玩的,我自己什麼水準會不知道嗎?這事要讓我爸知道的話,他會笑我的。」
我聽後很疑惑,正好C的爸爸來接他放學,我就把這個事說給他爸爸聽。誰知C的爸爸聽後,指著C嘲笑並對我說:「就別讓他去出醜了。他小時候就喜歡寫一些亂七八糟的詩,還跟我說什麼別人都誇他寫得好。我也看不懂這些,就讓他參加了學校的作文競賽,結果什麼名次也沒得,他們班導還跟我說,請他不要占用時間寫詩歌,多花時間在課業上,也不會寫出什麼名堂。」
我驚訝的說:「可是他現在寫的那些詩歌的確不錯呀!為何不讓他去試一試呢?說不定會讓你刮目相看呢!」C爸爸回:「那你讓他自己決定吧!反正只要不占用他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就行。」
C一直在旁邊低著頭,沉默不語。第二天自習課時,我把C平時寫的詩歌在班上念出來,同學們都稱讚說寫得很好,並用崇拜的眼神看著C。
東、西方名人小故事
家長或老師的評價就一定正確嗎?那可不一定。我告訴學生們兩個小故事: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直到三歲才學會說話,上學的時候因為反應遲緩,老師經常訓斥他、讓他罰站,甚至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一事無成。」後來更是勒令他退學。然而,愛因斯坦的父親卻認為兒子並不笨,並鼓勵兒子要相信自己、他是與眾不同的。愛因斯坦年幼時即對物理學有濃厚的興趣,17歲時報考上了蘇黎世理工學院,之後更是持續堅持對物理、數學的喜愛和研究,最後成為卓越的科學家和哲學家。
在中國古代,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志向、名垂青史的名人例子就更多了。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到:周文王姬昌在被拘禁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窘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後,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後,寫出了《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卻撰寫出了《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了《說難》、《孤憤》;至於《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慨而寫作的。
最後,我告訴孩子們:也許是你們現在都在父母的寵愛和保護中長大,受到的挫折比較少,稍加打擊就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自己擅長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輕言放棄。可是想要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事呢?
鄭板橋《竹石》中的有一句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形容一棵長在岩石縫中的竹子在常年的「東西南北風」中遭受著千磨萬擊,卻依然堅韌頑強、絲毫不畏懼。這種精神我們可以學習並運用在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藝技能上。
即使一開始可能別人不看好你,但是你只要堅持下去、不畏懼他人不好的評價,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去嘗試和突破,我相信你也會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的。
我說完後,學生們都開始鼓勵C,要他去參加比賽。C對我說:「老師,我聽懂了。既然大家都覺得我可以去參加比賽,那我就盡自己努力去試一次,起碼不讓自己留遺憾。」我笑著說:「放心吧!我相信你的天賦和能力,國文老師也會在這段時間輔導你,我們等著你的好消息。」
最終,C同學在全市詩歌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並受到學校的嘉獎。當我再次見到他父親並提到這件事時,C的父親臉上充滿了驕傲和對孩子未來的期許的神情。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當孩子表現出他的天賦、愛好時,家長或老師不要因為自己的偏見而去否定孩子,對大人來說可能是很不經意的一句否定,對孩子來說打擊卻可能是巨大的。相反的,我們應多借鑑歷史名人或勵志故事,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堅持信念,不畏他人眼光,發揮自己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