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民眾小心荷包 北市20處路口科技執法12/1啟動

臺北市已於轄內20處易肇事路口,設置交通科技執法設備。(臺北市政府提供)
臺北市已於轄內20處易肇事路口,設置交通科技執法設備。(臺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臺北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下稱北市交大)4日表示,目前交通科技執法設備,已於轄內20處易肇事路口設置,現為設備測試及宣導期,預計12月1日起啟用執法,駕駛人應共同維護交通安全與行車秩序。學者認為,科技執法必須配合人性化認定方式、寬容區間,才能達到取締故意違規的行為。

北市交大指出,20處路口科技執法將從不同的違規態樣分析,採行「多功能」交通違規項目進行取締;設備係採用AI運算辨識車種,自動判斷違規行為與違規路徑,提升違規識別率,再由專責員警藉由後端管理平臺從嚴審查,若確認違規事實後即可製單舉發,可減輕員警負擔、避免執法爭議。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臺北20處路口僅剩不到1個月啟動科技執法,第一個建議,應多向民眾大力宣導,並且要把取締項目、用路人經過路口須注意哪些行為,才能達到真正減少事故風險的目的。

李克聰表示,第二個建議是,運用AI分析交通違規事件,在後臺應有人性化的認定機制,尤其在混合車流的複雜情況下,汽機車駕駛人用路違規可能是「迫不得已或其他駕駛人違規導致」,例如路邊有違規紅線停車,汽車只能跨越雙白線、抑或機車僅能在「禁行機車」的路線行駛等情況。

李克聰說,如果駕駛人因為「別人違規而違規」,執法單位也可用寄勸導單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有違規行為,要注意類似情況。他說,這樣科技執法才能兼具教育意義。

此外,李克聰提及,路口科技執法若有測超速功能,應該要訂出合理的寬容區間,例如限制時速40公里,不要超過時速50公里都是可容忍範圍內,都是可以設計的人性化執法方式。

北市今年在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科技執法設備,包括市民大道與承德路口、民權西路與承德路口、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口、民權西路與蘭州街口、大直街與北安路口、民權東路與建國北路口、市民大道與中山北路口、市民大道與建國南路口、市民大道二段與林森北路口、和平東路與基隆路口。

以及信義路與建國南路口、辛亥路三段與基隆路三段口、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忠孝東路與基隆路口、信義路與基隆路口、中正路與延平北路口、大度路與立德路口、承德路與福國路口、和平西路與西園路口及辛亥路與木柵路一段口,即將在12月1日啟動科技執法、取締交通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