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96歲的伊莉莎白二世辭世,卻讓人驀然回首,看到在這個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民主社會裡,王室所肩負的職責和起到的作用。
大英國協目前有56個成員國,共同遵從和平、自由、人權、平等和自由貿易等普世價值。而在過去的70年裡對於所有大英國協成員國來說,這些價值的代表就是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現代普世價值 根源傳統文化
回顧伊莉莎白二世的一生,人們不難發現,自由、人權和平等這些現代的普世價值,其實與傳統文化是可以並存和相得益彰的。因為,這些現代的普世價值,本來就是根植和發源於傳統的文化當中的。帝王在歷史上的作用,不外是政權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兩個方面。在現代的民主制度下,帝王雖不再執掌政權,但仍可擔當文化傳承的作用。
反觀中國,五四運動在中國人的腦子裡形成了一個簡單而又固定的觀念:傳統的儒家文化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或者說是為帝王服務的。這當然是一種極其可笑和本末倒置的邏輯。在沒有民主的封建集權制度下,文化恰恰是對帝王言行和權力最後也是最有力的制衡。
古往今來,沒有一位帝王能置身於文化的制約之外。中華歷代的帝王只有符合了中華文化的主流價值,才能成為聖明的君王。而不符合這個價值的,則是昏君。孔老夫子之所以被稱為萬世帝王師,不僅是因為他的學說告訴了帝王們如何治理天下,更因為他的學說高高在上,是衡量所有帝王賢明與否的標竿和準繩。
記得多年前,與一位學者討論美式民主。這位學者主張改變人制,崇尚依法治國。他認為:美國這個體制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法制,與信仰和道德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所以中國只要能實現法制社會,就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當時向他提了兩個問題:
一、美國歷史上有過四十多位總統,其中能不能找出一位不信神的?他回答:沒有,找不出。
二、如果有一位美國的總統候選人公開講他是個無神論者,這個人還有沒有可能當選?他聽後無語。
我們不能因為歷代的中華帝王都崇尚儒學,就認為儒學是帝王的御用文化,這就好比:不能因為歷屆美國總統都信神,就因此而認為基督文化是專為美國總統服務的。
美國總統在就職時要將手放在《聖經》上宣誓,英王的繼承則需要得到教會的祝福。這就是文化和信仰對總統和王位的制衡。而且英王眾多職責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捍衛對神的信仰。
對一個還沒有法制的社會來說,以實現法制為目標沒有錯。問題是:法制只是個最低標準,一個僅僅擁有法制的社會遠遠還不能算是一個和諧的社會。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事事處處都僅僅能剛剛做到守法,那麼這個人不可能是個很好的人。他只能說是個暫時還沒有進監獄的人:一不小心就會進去了。一個以法制為最高標準的社會,只能說是一個以不進監獄為理想的社會。
《論語.為政》中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老夫子說:用刑律政令來整治百姓,老百姓會因害怕而不去觸犯律令,卻沒有廉恥之心;只有用道德禮制引導百姓,百姓們才會有好的品格。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社會過度依靠法制,這個社會很可能最後會滿是那種暫時還沒有進監獄的「守法公民」。這個社會的和諧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就是為什麼光有法制還不夠,文化更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不信神的人選不上美國總統;這更是為什麼那些認為「傳統文化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人,其實已經在文化上走入了死胡同。儒學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一個仁愛和諧的社會,而不是為帝王服務。
然而,話又說回來了,要想在傳統文化的諸子百家中找出反帝王的學說,還真就難上加難。問題是:「不反帝王」與「為帝王服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故意在兩者之間劃上等號的,五四運動是最大的推手。
傳統文化為什麼不反帝王?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問:傳統文化為什麼要去反帝王?
所謂反帝王,不就是要改朝換代。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大小朝代加起來不到二十個。改朝換代的事兒,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也不定能碰上一回,試想哪個聖人哪位先賢會為了那幾百年也碰不上一回的事兒,專門去發明出一種文化來?這不是唯恐天下不亂嗎?
看看當今的世界:歐洲有一大堆王室,英國和加拿大民選的首相和總理要向世襲的英王下跪,日本的王室成員則是從一出生就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世襲「明星」。21世紀後工業化的民主社會尚對王室生活如此趨之若鶩,為什麼我們就對幾百上千年前的祖先「不反帝王」如此耿耿於懷呢?
正統文化 以天人關係為核心
東、西方文化的重中之重,是界定人與天之間的關係,其次才是人與人的關係。在這一點上,不論現代普世的「天賦人權」還是東方傳統的「天人合一」均為如此。僅僅以是否反對帝王來決定對一個文化的取捨,這無異於因小失大,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孔子的儒學是建立在道家學說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仁愛作為孔學的核心,當然也要符合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安排。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早認識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仁愛當然就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做起。當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父母的愛就自然而然的發展成為對親戚、朋友、社區,以至於對天下人的愛。這就是孔子講的忠——孝天下,即將天下的人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順。
在儒學中,君王的作用是天子的概念。君王必須以父事天,以母事地。所以,君王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序列裡,起到了上承天地,下興忠孝的連結作用。這就是古代中華文化中,君王除了執掌政權之外,所肩負的道德職責。
這一點,在今天的中國是看不到的。中共信仰的是無神論,在中共之上再無更高的規則存在。所以在今天的中國,是非對錯的標準就是中央文件,毫無道德可言。
看中華文化中人與天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四大名著中去看:《三國演義》集中體現的是道家與儒家的思想;《西遊記》則是以佛家為主,兼蓄道家;《紅樓夢》集釋、道、儒三家之大成;《水滸》則涵蓋了釋、道、儒、墨四脈對天人之間不同的看法和主張。
總之,縱觀東西文化,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以天人關係為核心的正統中西文化中,可以有帝王(古代),也可以沒有帝王(現代)。但絕對不能沒有天。
——轉自《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