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元曲大家】白樸絕意仕進 詞曲慰平生(下)

《錄鬼簿》中,編書者將白樸置於早期的名公才人作家群中,緊隨關漢卿之後,排在第二位。身負青樓薄倖名,懷抱超然遁世心,這樣的白樸既矛盾又特別,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場曲折複雜的戲劇人生。(圖/志清)
《錄鬼簿》中,編書者將白樸置於早期的名公才人作家群中,緊隨關漢卿之後,排在第二位。身負青樓薄倖名,懷抱超然遁世心,這樣的白樸既矛盾又特別,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場曲折複雜的戲劇人生。(圖/志清)

文/蘭音
【元曲大家】白樸絕意仕進 詞曲慰平生(上)

 接下來簡要談談白樸的散曲。其作品多涉及隱逸避世、寫景詠物及歌詠戀情等內容,是元曲中常見題材,但白樸憑藉深厚的詞賦功底和超然的精神境界,形成了散曲清秀俊逸、俊爽豪放的特點。

飄然遁隱 貧士亦風流

經歷了山河易主、幼年漂泊等苦難,白樸終其一生無意於功名,時常在詞曲流露歸隱出世之意,這也是他抒懷言志,用曲詞慰藉落寞之心的方式。不過他那愁苦悲憤之情,到了形式活潑的散曲中,就轉變為看似豁達平和、實則深沉含蓄的情感。

在這類隱逸避世的作品中,白樸以冷峻客觀的目光追溯歷史,以古代著名隱士為生活的目標,表達擯棄功名利祿、追尋逍遙人生的情懷。套曲《陽春曲.知幾》中,首尾兩支曲詞頗為經典: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裡且淹留。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張良辭漢全身計,范蠡歸湖遠害機。樂山樂水總相宜。君細推,今古幾人知。」

所謂「知幾」,便是了解世事變化的先兆。第一支曲子中,白樸闡述自身的處世態度。知榮,是懂得盈虧消長的規律,做到持盈保泰;知辱,是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做到知足不辱。

作者看破世情,也懂得誰是誰非,卻三緘其口,也就是不願陷入是非恩怨的風波之中。他能做的,就是深入書山,流連詩文,做一個不問世事的長者。哪怕是家境清貧,他也獲得內心的寧靜安逸,正是「貧煞也風流」。

結尾這支曲子,作者講的是袖手旁觀、安貧樂道的深層原因。他先列舉張良辭漢、范蠡歸湖的歷史舊事,兩位定國安邦的賢士,不約而同走進山水自然的懷抱,正是看透了功名富貴之下的危機,因而都以隱士身分遠離官場,避禍全身。

白樸和古代名士的選擇,表現淡泊名利、返璞歸真的處世哲學。然而白樸同樣感慨,這樣的大智慧,從古到今能有幾人參透?

而白樸寫景的散曲,既是他遊賞山水的生活寫照,也是他淡然忘我的情懷流露。他筆下的風景潔淨純粹,白描勾勒美景,彷彿是自然造化的再現,表現出一種無我之境。他也有一首類似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二人的作品,題目有一字之差,白樸少了一個「思」,便是少了主觀之情,而是用客觀真實的筆法表現秋天景色。雖然白樸同樣選用一系列精緻典型的意象,羅列鋪陳完成曲詞,但是他採用的形容詞,幾乎沒有感情色彩,意在如實表現景物特色。因而,他的文字呈現出一幅靜美雋永的秋景圖,沒有求而不得的愁悶,也沒有羈旅漂泊的孤獨。

同樣是〈天淨沙〉,馬致遠的作品會激發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白樸的文字卻給人一分靜謐閒適之感,各具神采。白、馬作品的風格差異,正是由於兩人身世閱歷、性情志向的不同。讀曲亦是讀人,所謂作品的藝術風格,也正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外化。白樸名如其人,曲如其人,他的一生展現了元代文人群體的又一個側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