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通過臺版晶片法案,也就是「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第72條修正草案,對於是否能趕在2022年底完成三讀,經濟部長王美花21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表示,如果2022年底可以完成是最好的事。
立委賴瑞隆、陳亭妃、何欣純、邱顯智等質詢時對臺版晶片法案表關切,包括法案適用對象、規範、是否獨厚外資薄台廠、業界未受邀參與討論,以及半導體去台化等問題。
「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把營所稅抵減率從15%提升到25%,且業者如果購置先進製程全新機器或設備投資抵減5%,兩者合計抵減總額不得少於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50%。
王美花表示,臺版晶片法案上周行政院會通過,經濟部會盡快送到立法院審查。如果今年底可以完成三讀是最好的事。
關於臺版晶片法案適用對象與額度,王美花說,額度部分會在子法訂定;對象部分透過跨部會及邀請專家來確認相關公司有沒有符合條件。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應該都會納入,「產創條例」修正草案第10條之2有很多條件,所有條件都需符合規範。
針對業者擔憂臺版晶片法案獨厚外商、薄台商問題,王美花回應,不會有獨厚外商的問題。
何欣純指出,媒體報導提到,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祕書長張致遠表示,沒有受邀參與討論法案內容。對此,王美花說,已跟業界討論過很多次,也到科學園區去做過討論,「我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這位祕書長會這樣講」。法案有跟產業界溝通過、修改過,經濟部也有正式公文請產業界表示意見。
關於哪些產業可能納入這波投資抵減?王美花表示,法案條文設定很多條件,最後一個條件是產業界要符合最低稅賦制的標準,如2023年繳稅要達2%。半導體業之外,像電動車、5G或低軌衛星產業,如果是國際重要供應鏈,都可能適用。
何欣純建議,應該包含人工智慧(AI),前任科技部長陳良基說過,下一個世代產業,台灣可以在世界擁有領導地位的叫做AI,AI應該包含在產業內。
邱顯智指出,台灣半導體業強項是晶圓代工、封測,半導體業還包含設備、原料、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晶片設計等,有沒有計畫擴大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王美花說,「我們盡量讓部分設備國產化,不是只有零組件。」高端前端設備部分,確實是國際大廠占有主導地位,但台灣可以從前端部分次系統、後端封裝設備著手,讓技術更加提升,擴大國內供應;材料部分,現在已經有比較好的成果,國內幾家廠商做得非常好,甚至可供應給國內廠商之外其他外國廠商。
陳亭妃提到,臺版晶片法案獨厚誰,外資會不會因為地緣風險投資卻步等消息,都是中共放出來的,且台灣又有人應和台海危機。
王美花表示,一定要讓大家知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沒有國家可取代,且外資持續進來台灣投資來優化台灣的生態系,還有台灣的晶片法。艾司摩爾(ASML)上周提到,會來台灣加強投資,增加相關投資,這就是台灣非常好的生態系可以吸引外資來,外資也對台灣有信心。
賴瑞隆說,去台化問題並不存在,不斷講去台化的同時,只是削弱國內信心,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化,這樣的議題看起來是假議題。王美花強調,台灣是全世界重要供應鏈,台灣不可能被取代,不可能去台化,這是台灣重要的議題,國人應該團結來跟外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