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海岸線北起頭城石城停車場,南至和平溪口,總長約106公里。江昀蒨用五天時間徒步環灘,深入掌握宜蘭海灣的地景樣貌及海廢現況。到目前為止,「海邊接力賽」已清理過十八個海段,以及石城、大里、桶盤堀、蕃薯寮四處漁港。
主要清理目標以溪口為主,像新城溪、蕃薯溪、東港榕樹公園等出海口,以及蘭陽溪、宜蘭河、冬山河三河會流的出海口,這些地方匯集的海廢垃圾量最大,卻又是生態資源最豐富的地方。
江昀蒨每次勘查撿海廢地點,同一地點都會場勘兩次,第一次是以自己的角度,記下海段、海廢種類;第二次則以隊友的角度,記錄如何抵達,如果是礁岩要注意什麼,自己需要配備哪些物品,同時拍攝指示影片,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掌握最佳狀態進行淨灘行動。
海廢八成留在海中 保麗龍居多
海廢的種類包括民生用品、塑膠瓶罐、廢棄漁具,其中漁業用保麗龍的數量特別多。江昀蒨憂心提到,「漁網和保麗龍被打得很細碎後,會轉變成塑膠微粒,對海洋的威脅非常大。我們現在所清理都只是岸上的,岸上其實只占海廢20%,80%還在海面上跟海面下。」
撿拾海廢的過程也充滿危險,江昀蒨說,「撿著撿著,有一天就撿到一個玻璃瓶蓋的頭,碎碎的、刺狀的。」
「海邊接力賽」團隊一開始撿垃圾並沒有分類,隨著經驗的累積,他們開始分工,分門別類撿拾寶特瓶、玻璃、保麗龍、垃圾等。海廢撿完了,清運又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頭城協天宮委員林志文得知他們的困境後,主動在頭城成立「北灣海廢清運點」,協助所有的海廢清運工作。
改變消費行為與模式 友善大海大地
撿海廢走過了近兩年時間,江昀蒨深刻感受到,最迫切需要改變的是消費行為與模式。她說,改變消費模式和行為,是最友善大地、大海的方式。每個人消費的同時,如果都能思考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後,所購得的消費品最後會在哪裡?是否能夠成為環境永續鏈的一環?「我相信垃圾也會少非常非常多。」
「海邊接力賽」宜蘭環灘撿拾海廢量目前已超過4公噸。日前在壯圍東港榕樹公園,一小時就撿拾384公斤海廢量,以民生用品垃圾最多;就在上個月差不多同一時間,才在這裡清出320公斤垃圾,江昀蒨忍不住嘆道,「教育真的很重要!」
除了規劃每個月公開行動,江昀蒨也會舉辦親子體驗營,設計活動讓小小朋友參與,同時積極參加活動講座,在蘭陽博物館「塑不塑很美?!海廢與珠寶的距離」,以及「蘇澳海廢展」中,不遺餘力推廣「海邊接力賽」理念。
江昀蒨說,「希望有一天,我們相聚在海邊,不再是撿垃圾,而是牽著孩子的手,在沙灘上盡情奔跑,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