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通膨尚屬可控 但明年變數大

今年新臺幣貶值,也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中央社)
今年新臺幣貶值,也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中研院經濟所在29日舉行六十週年所慶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以「臺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演講,對於熱錢進出新興市場的現象,他特別形容,好比為氣候變遷,乾旱的時候很乾,有時候卻又短短幾天就把全年的雨量下完,「很難準確預測。」

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新臺幣匯率從年初的27元一路暴跌至32元,直到近期才略為回升至31元附近。

楊金龍表示外資進來時,也是大量且集中匯入,要出去則幾天內就鉅額匯出。隨著資本市場越來越大,資金移動也更巨大,而且會集中在少數幾天,資金移動有時很難準確預測,導致管理上非常困難。

另外,針對臺灣自2021年至今的通膨走升現象,楊金龍總結出4大因素,他說,一是臺灣屬小型開放經濟體,物價本來就容易受到國際因素影響。

二是2021年通膨率受COVID-19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瓶頸,以及基期因素影響而走升;第三,今年以來,全球供應鏈瓶頸尚未完全紓解以及俄烏戰爭,進口原油及糧食等價格攀升,國內物價大漲。

第四,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及商品行情上揚,而今年新臺幣貶值,也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

楊金龍表示,若今年新臺幣對美元平均貶值6%,則對CPI年增率影響為0.15至0.30個百分點;他強調,臺幣貶值造成輸入性通膨的程度尚屬可控。

對於明年通膨預期,楊金龍說,預期明年臺灣通膨率將回降至2%以下、經濟成長走緩,央行將在12月理監事會修正最新經濟情勢看法,包含經濟成長率與CPI預測值。

為壓抑通膨,美國聯準暴力升息,今年以來累計升息15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相較之下,臺灣央行作風偏保守,今年以來,三度調升政策利率,共計0.5個百分點,並二度調升新臺幣存款準備率,共計0.5個百分點。

對此,楊金龍也點出4大因素,一是美歐等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也對臺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帶來緊縮效應,在此情況下,「他的緊縮就是我們的緊縮」。

第二,國內物價上漲主要受進口原油及糧食成本上揚等供給面因素影響,政府持續以供給面措施因應能源及食物價格波動,對於穩定整體物價有很大幫助。

第三,當前國內通膨衝擊主要來自供給面的成本推動,但央行有必要採行適度緊縮貨幣政策,制約通膨預期,以維持物價穩定;因此,央行採價與量並行方式,調升政策利率及存款準備率,有助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

第四,今年以來,臺灣物價漲幅相對美、加、歐及部分亞太地區低,貨幣政策緊縮力道也比較溫和。

關於明年的情況,楊金龍表示,明年可能發生停滯性通膨,而在通膨獲控之後,長期可能重返COVID-19疫情前的長期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