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談移工人權 學者:強化對仲介、雇主的要求

國家人權委員會7日舉行「2022台灣移工與人權專業 論壇」,人權會副主委王榮璋(左5)、總統府資政 蕭新煌(左4)等人出席並合影。(中央社)
國家人權委員會7日舉行「2022台灣移工與人權專業 論壇」,人權會副主委王榮璋(左5)、總統府資政 蕭新煌(左4)等人出席並合影。(中央社)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為找出移工人權保障的關鍵,並關注全球供應鏈中的勞動人權,國家人權委員會7日舉行「2022臺灣移工與人權專業論壇」,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指出,移工人權是否受到重視,是檢驗一國人權程度的重要指標;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必然會被要求遵守國際人權標準;從全球經貿持續強調企業責任及永續發展來看,人權提升不會增加企業成本,反讓企業競爭力倍增。

對於政府的要求,總統府資政暨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建議,1955專線效率應提升;多聽移工心聲;勞動部規劃的「移工權益營」可行。至於對仲介的要求,他指出,強化對仲介的評鑑與管理、勞動部應分批規劃「仲介責任營」。對於雇主的要求,他說,善待移工,勞動部該規劃「責任與道義營」。

最後,蕭新煌表示,臺灣要做好人權,一定是要顧好移工權益;臺灣要做好「新南向政策」,更不能沒有好的「移工政策和措施」。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指出,國際人權公約是非常好的參考指標,若內國法化後,也會變為我國特別法,但麻煩的是特別法仍必須受《憲法》拘束;因此,德國、義大利都有相關規定憲法法院處理國際人權公約和本國《憲法》的衝突。

林佳和以「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ICMW)為例,他指出,很少有移工輸入國批准,原因就是這保護非法拘留入境的移工,德國、法國以形同鼓勵非法入境而不接受,這是難題,必須誠實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