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2022年十大國際及香港財經事件回顧

全球各央行多採取收緊政策,唯美元持續強勢,令非美元貨幣偏弱(Behrouz Mehri/AFP)
全球各央行多採取收緊政策,唯美元持續強勢,令非美元貨幣偏弱(Behrouz Mehri/AFP)

【記者黃芸芸/綜合報導】【大紀元2022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芸芸香港報導)2022年即將邁入尾聲,今年是全球動盪不安的一年,本報回顧、整理了本年度十大國際和香港財經新聞事件。

(一)美聯儲為抗通脹加息 國際貨幣政策分歧 圓匯鎊匯齊破底

為了抑制高漲通脹,美國聯邦儲備局(FED)罕見連續4次加息3碼,全年累計加息幅度達17碼,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從年初的0%至0.25%急速拉升到4.25%至4.5%,是自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政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H. Powell)強調,他們的目標是將美國通脹率降至2%目標區間以下,在此之前都會維持加息步調,聯儲局官員的終點利率中位數預估值更提升到5.1%。

國際上各央行多採取收緊政策,唯美元持續強勢,令非美元貨幣偏弱。日本央行逕自實行貨幣寬鬆政策,直至近日才稍為轉鷹;今年日圓匯價連番走低,一度跌至32年低位。日圓貶值,每百日圓兌港元於10月低見約5.16算,近日隨著日本央行釋出轉鷹訊號,日圓隨即反彈,兌港元正撲6算。

2022年人民幣匯價亦波動,下半年一路下走,9月跌穿7算,10月失守7.37創新低。然而,自11月受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以及中共防疫措拖逐漸解封,近兩個月漸回升,於12月初收復7算關,但今年仍累挫約一成。

港人所關注的英鎊,受英國經濟嚴峻加上公布大規模減稅措施,英鎊兌美元曾跌至歷史新低、逼近1算,報約1.035;兌港元直叩8算大關,曾低見8.1417,為1977年底以來最弱,近見已重返9算以上。

(二)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危機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加劇原物料與糧食價格上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表示,全球經濟正在為俄烏戰爭付出高昂代價,包括經濟增長放緩,物價飆升超過預期。即將進入2023年,俄烏戰爭似乎還沒有結束的跡象,恐進一步繼續推升能源價格,尤其是在歐洲方面。

為了制裁俄羅斯,歐美等國拒買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近日已禁止向實施「限價令」的國家出口石油。歐洲能源價格飆漲、在10月創下新高,經濟危機越接近冬天越嚴峻。德法期約電價飆破千元大關,比去年同期的85歐元暴增10倍以上;英國的能源價格上限則大幅提高80%。

回顧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走勢,西德州原油為年初還在每桶75.94美元的價位,但自從2月底俄烏戰爭開打後,3月8日最高飆到每桶123.59美元,隨後在100美元以上震盪,直到6月8日又寫下波段高點121.89美元;不過隨後,西德州原油一路下走,短短近4個月下降約37%。目前西德州原油每桶約81至82美元、布蘭特原油則是每桶86美元左右。

(三)恆指挫逾15% 強積金三季末資產年跌17%

恆指本年迄今累挫15.2%,最新報19,741點,道指亦走低約一成。根據積金局(MPF)公布2022年9月統計季刊,截至今年9月底,強積金總資產值9,649.78億元(港幣,以下同),按年跌17.3%。從2000年12月至2022年9月底,強積金年率化淨內部回報率為1.7%,低於同期的1.8%通脹率。檢視近五年,2017年度回報率為14.9%、2020年度報28%,餘皆為負值。

按提取理由劃分的強積金權益的申索數目方面,第三季永久離開香港申鎖數目為8,600宗(首三季合計24,700宗),金額為21.77億元(首三季合計63.06億元)。

此外,根據金管局12月份季報,香港零售銀行整體除稅前經營溢利今年首三季按年減少11.7%,主因是呆壞賬準備金增加以及收費及佣金收入減少。

銀行業的整體資產質素在第三季轉差,銀行體系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上一季的1.1%,上升至1.19%,亦較去年同期的0.81%大升。中國大陸相關貸款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亦由上季1.50%上升至1.80%。

(四)英國迷你預算

今年9月底英國財政大臣關浩霆(Kwasi Kwarteng)提出正式預算案前的先期預算報告,被稱為「迷你預算」,當中激進減稅計劃引發英國金融市場動盪,原本希望透過降低稅收等方式刺激經濟、增加國民收入等,但卻引發英鎊狂貶、英國國債面臨拋售潮,迫使英國央行緊急干預,避免引發金融危機。在爭議多日後,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又譯:卓慧思)10月14日撤換財相,由前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又譯:侯俊偉)接替。關浩霆在卓慧思上任僅38天就被撤換,成為英國自1970年以來任期最短的財相。

(五)中美晶片戰

受COVID-19疫情影響,晶片短缺衝擊汽車、電子產品,加上中共逐漸展現在AI、高速運算等科技發展野心,美國警覺半導體屬戰略物資。美國拜登政府8月通過晶片法案,提倡半導體美國製造,10月擴大對中國半導體出口禁令,鼓吹臺、日、韓組成「Chip4」聯盟,施壓半導體關鍵國家限制售華晶片,12月6日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廠台積電公司在亞利桑那州新廠投資加碼到400億美元,美國總統拜登親臨致詞該慶祝典禮。

(六)港銀3次加息共0.625% 港樓價再創新低

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本港銀行亦於9月跟隨美國上調最優惠利率(P),未有跟足加幅,是次僅調高0.125%,為2018年9月以來首次,其後於11月及12月分別再加0.25%,全年3次加息合共0.625%,市場上最優惠利率分別為5.625%及5.875%。普遍銀行5,000元及以上活期存款年息則加至0.625%,而加息後,現市場按揭利率則介乎3.375%至3.625%。

樓價方面,追蹤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於12月18日公布最新的數值為156.37點,創逾五年新低,本年迄今跌約15%。

反映本地資金流量緊張程度的銀行體系結餘,在11月8日跌至969.77億港元,跌穿1,000億關口,截至12月23日總結餘962.70億港元。按5月中銀行體系總結餘的約3,370億水平計,半年以來,流動性已縮減超過70%。

(七)FTX破產風暴

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宣告破產,這宗事件源於FTX將用戶資金挪用至其他姊妹公司借貸。隨著幣圈巨頭趙長鵬宣告清出手中FTX發行的代幣後引發用戶恐慌,開始爭相擠兌。加上收購破局,FTX因無法支付用戶大量提領而宣告破產,停止營運,更造成加密貨幣行情全線大跌。

(八)香港部分店舖結業

疫情持續近三年,受打擊的有香港消費相關產業,結業及欠薪情況屢生。今年6月初,在香港開業近30年的連鎖零食店「優之良品」公布全線結業。9月中旬,香港連鎖西餅店Crostini亦突然宣布倒閉。另有知名的餐廳、咖啡店、旅行社和書店也陸續傳出結業。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於今年8月初表示,今年6月及上半年零售業銷貨價值較2018年同期下跌超過三成。於較早前結業的還有Beans荃灣、@cosme Store尖沙咀店、Fitness First全線8門店、馬莎荷里活廣場及黃埔店、藍田啟田商場AEON、Cinema City、Red Lobster與蓮香樓等。

(九)中國內房連環船 燒至「示範民企」

中國恆大集團在2020年引爆的內房債務危機,一直縈繞至2022年,由早期只波及高負債同業,至年尾有至少3間「示範民企」出現財務風波:旭輝控股10月傳出債務違約;龍湖集團8月曾傳票據逾期,創辦人吳亞軍在11月宣布退休時,更引發股價閃崩;藍籌碧桂園亦被大行點名為下一個旭輝。

(十)中共嚴格封控 重創民生與經濟

中共在2022年仍採取和國際不同調的嚴格防疫措施,「清零」政策導致大陸工廠停工和大規模供應鏈問題。今年出現多宗民怨與暴力事件,例如鴻海鄭州工廠就因爆發疫情,全廠區暫停各類聚集活動並實行交通管制,擔憂受感染的大量員工連夜出逃。中共國務院在12月7日宣布「新十條」防疫措施,未提堅持清零,然而突然解封又造成多處疫情大爆發。◇

責任編輯:陳玟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