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於5、6日登場,會議主題為「前瞻未來 創新高教」,全國共160所公私立大專校院校長出席。會中除探討少子化的創新轉型、永續發展等,義務役期恢復為1年的大學修業配套,以及學術倫理爭議事件處理,也成為會議焦點。
潘文忠在會中報告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等教育重大政策,潘文忠指出,高教深耕第二期會融入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精神,加碼補助深化學生跨領域、問題解決的能力,強化原住民族學生輔導,並簡化績效指標,導入第三方驗證機制。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行政院於去年12月8日核定高教深耕第二期計畫,5年總經費約新臺幣970億元,各校經過3個月的整理和填報,教育部將在本月11日截止收件。
朱俊彰指出,收件後將安排實地訪視,了解各校實際運作狀況、資源到底有沒有下放到師生身上;目前規劃今年3月進行審查作業,盡量趕在4月初公布經費分配結果。至於今年1到3月,會先依照第一期最後一年的經費額度,先核撥約三成給各校,讓學校能維持相關計畫能量。
四大校院協進會 提案改善學術倫理
至於在學術倫理爭議上,四大校院協進會提出4項建議,包括一、修正「學倫處理原則」,讓學校審理程序及原則更制;二、建議學位論文應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三、建議針對碩士班以專業實務報告替代學位論文訂定明確參考格式規範;四、建議從嚴規範同等學力有關專業領域具卓越表現之認定基準。
潘文忠指出,對於論文後續保密或公開,教育部和四大協進會提案討論時是有共識的,也就是公開為原則,保密為例外。碩博士生撰寫論文時都在學習階段,所以除非研究議題涉及非常關鍵性機密,這當然另有規範,才有必要列為保密,其餘都應該公開為原則。
潘文忠進一步說,未來會有更細緻的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由於各校差異大,還要請各協進會蒐集意見,以尊重學校自主審議為原則處理,避免有所差異。
學雜費應合理調漲 賀陳弘:在19%到27%間
在會議中,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談到學雜費調整機制問題。賀陳弘表示,臺灣高等教育有兩隻腳,一是政府補助,一是使用者付費(學雜費),以現實層面來說,不可能依賴政府永續增加經費,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呼籲政府建立合理學雜費的定期調整機制。
賀陳弘指出,過去18年學雜費「凍漲」,期間臺灣的物價指數增加19%,相當於整體高等教育短少約新臺幣1,700億元;受僱員工薪資增加27%,則代表家長負擔學雜費能力增加的程度,因此他推估,合理的學雜費調整幅度應在19%~27%之間。
賀陳弘也建議,調漲學費後可以研商一個合理的比率,用於補助弱勢學生,由於各校弱勢生比率不同,可設置一個跨校的平準基金,將全國視為一個大池子,讓弱勢生較多的學校,也能獲得較多的補助。
至於兵役恢復為1年的大學修業配套,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不論是要把大學課程濃縮到3年修完,還是在寒暑假服役,都須考量學生的身心負荷。侯俊良建議,教育單位規劃彈性修業制度時,應務實回歸大學的學習目的,優先思考學習品質。除了學生修課,也要顧慮教師開課的實務問題,做好周全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