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疫情升溫藥材大缺 中醫師:有錢也買不到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感冒及退燒藥一藥難求,兩岸邊境鬆綁,台灣也出現搶藥潮。不願具名的中醫師陳耀生(化名)向《大紀元時報》透露,現在黃岑,金銀花等明星藥材,都已缺貨,疫情前下訂大約1週能到貨,「現在三個月還到不了」,並表示「歷史是會重演的」,過去在中國上海舉辦亞運時,曾發生中國人將冬蟲夏草賣給台灣後,又花三倍價錢買回中國,招待外賓,直言上述狀況現在百分之百會發生。

談到市售中藥材缺貨情形,中醫師全聯會新任理事長詹永兆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實際上中藥材並沒有缺,且經過協商後,衛福部中藥司將會請廠商盡量加班供應,相信短期內會慢慢趕上,主要是爆發新冠疫情(武漢肺炎)後,到今年中藥材使用量成長將近三成,並強調,從中國進來的中藥材一切都沒問題,一切正常。

中國人來台搶藥非首次 「歷史是會重演的」

目前中藥行常用藥材約300多種、罕用藥材約200多種。在中醫藥界已有超過40年資歷的中醫師陳耀生(化名)表示,「現在有錢還買不到中藥材」,像是過去中藥材一定會有的當歸、黃岑,金銀花等明星藥材,疫情前下訂單大概1週就能到貨,現在「下單三個月卻還到不了。」

陳耀生說,現在不只台灣人搶購中藥,連中國也出現搶購潮,過去就有類似案例,像是過去中國上海舉辦亞運時,中國人將冬蟲夏草賣給台灣後,中國人卻又出三倍價錢買回去,也就是賣給台灣1斤賣新台幣5萬元,結果花又花15萬買回去,因為當時中國缺貨,希望能用冬蟲夏草招待外賓,藉以推廣藥膳及中醫。

「歷史是會重演的」,陳耀生說,因此,對比台灣現在的情況,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百分百會發生」,且之前發生過好幾次了,不是只有這一次。

對於未來真的缺藥,是否有相關補救方式,或者中藥材間是否能彼此替代,陳耀生說,屆時缺藥,他也不知道怎麼辦,因為現在很多中藥材都缺,甚至不是價錢的問題,是有錢都買不到,儘管有些中藥材能夠相互替代,但中藥材仍有相關禁忌,必須要非常了解藥材的人才有辦法。

政府推本土種中草藥 中醫師:受限法規不看好

此外,為降低中國進口藥材依賴性,衛福部通過中藥藥用植物獎勵辦法,鼓勵本土民間栽種藥用植物,對此,陳耀生認為,計畫不可能成功,因就他本身的經驗,早在30多年前,就曾提出應重視台灣本土中藥材,當時卻遭許多人反對,主要是部分具身分的中藥界人士,同時也是中藥進口商,若台灣能自行栽種中藥,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據衛福部中醫藥司的規範內容,中草藥分為三類。第一類即「中藥材」,包含黃芩和丹參,農民直接販售採收後的鮮品並不觸法,然而一經乾燥、切片等炮製加工後,唯擁有藥證的中藥商可販售及進口,農民若無穩定收購管道,種植意願甚低。

第二類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中草藥」,如當歸、肉桂、紫蘇等,品項多、利用廣,但如需求量大的黃耆和甘草,臺灣先天環境就不利種植;第三類為「可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

陳耀生進一步說明,新鮮的中藥植物歸農委會管轄,屬於新鮮農產品,但若經過曬乾等加工作業變成藥材,主管機關則為衛福部,因受法規限制,台灣現在只有中藥進口商,但沒有專業種植中草藥的藥農。

對於政府希望減少對中國進口中藥材的依賴,積極推重本土中草藥種植,但並未訂定國內中藥材產業的明確規範,只有具藥證的中藥商才能販售中藥,等同於限制國內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陳耀生說,這確實「很矛盾」,因中醫是醫食同源,本身就是飲食療法,很多東西能夠當藥,也同時能當食物,與西醫採取化學療法是完全不同。

陳耀生提到,其實這些藥用植物台灣本土都有栽種,原生種的當歸、黃芩,台灣通通有,但就是小而美,量少,必須要有計畫、合理規劃及栽種栽種,就其了解,市面上的台灣中藥材不到0.5%,可說是近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