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臺北市人口銳減三原因 市府打造宜居城市第一要務

圖為臺北市。(記者陳柏州/攝影)
圖為臺北市。(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台北市民政局各區戶籍人口數量統計,以2019年10月與2022年同期相比,台北市3年間減少18萬人口,減幅6.8%,其中以大安區人口流失最多,其次是信義區。國民黨籍台北市員、新任議長戴錫欽受訪表示,台北人口流失三大原因。第一、少子化出生率降低;二、居住成本過高,工作機會減少等環境因素導致人口外移;三、3年疫情,很多海外僑胞兩年沒回國被取消戶籍。

觀察台北市2019年10月到2022年同期的人口變化,以大安區人口流失最多,3年間少了2.6萬人,從30萬人減至28.1萬人,減幅8.5%;其次為信義區,3年來人口從22萬人減至20.2萬人,流失1.7萬人,減幅8.1%。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受到不婚不生、小資族出走、疫後返鄉及華僑除籍等4個原因影響,台北市人口2022年10月跌破250萬人大關,來到246萬人,改寫近38年低點。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點出隱憂,「台灣的城鄕,區域都有待重劃,更重要的是少子化的人口淨減少問題,這才是台灣真正的國安危機」。謝金河指出,截至2022年7月的各縣市人口數統計,新北市有397.468萬人高居首位,台中市的280.09萬人居次,高雄市的272.29萬人排第三,台北市剩下246.44萬人,已落居第四,桃園市則以226.68萬人排第五,台南市有185.07萬人,位居第六。謝金河提到,台北市從2015年起人口持續減少,7年流失人口19萬7854人,除了自然死亡外,也可能與台北市高房價,台北居大不易有關。

對此,戴錫欽向《大紀元》表示,解決人口流失問題必須對症下藥,讓市民有感。第一,針對少子化,不願生、不敢生、不想生的問題,鼓勵年輕人讓她願意生。針對少子化,鼓勵生育相關獎補助,蔣萬安市長提出的選舉政見一一去兌現,年輕夫妻生育獎勵,優先入住社會住宅、租金折扣,以及將來養育過程提供更多優惠等。這都是鼓勵年輕夫妻願意生小孩的重要環節。

戴錫欽表示,補助不管倍增或兩萬、四萬、五萬,年輕夫妻養兒育女成本超過,增加公幼公托誘因也有限。都還不足以大過年輕夫妻願扛起生養責任平衡經濟壓力,政府要邊做邊看,先兌現選前承諾,如果還有不足,或不足以促成大家願意生小孩的話,恐怕還必須加碼做更多,讓大家有感的政策。

第二,因工作機會少、房價過高等環境因素,導致生活成本增加,必須遷移到其他縣市。數據顯示,30歲以前的人口,台北市男多於女,可是30歲以後的年齡層,性別比,變成女生多於男生。換句話說,30歲後的男性面臨成家立業生子壓力,負擔加大,選擇搬走。

因此,戴錫欽指出,如何打造台北宜居城市,房價可負擔、有優惠社宅,租金補貼,助其台北生活成本取得平衡點,就會願意住下來。讓它的房價跟居住成本,他的消費在他能負擔範圍內,他才有可能留在台北市。

當然,台北跟新北、桃園、基隆做比較,台北居大不易,生活成本物價指數的確相對高,這跟捷運連通有關係,有機場捷運通勤方便,半生活圈,台北很多人選擇外移到新北桃園。這是大趨勢、無可避免,但市政有責就房價合理化,供應更多社會住宅、更多優惠,甚至物價平抑上,這不是台北市獨立可做到,牽涉全國經濟物價指數,這都是未來避免人口流失,市府可在著力部分。至於,第三,疫情部分容易解決,隨著疫情漸緩、國門鬆綁,返國後即可申請恢復。戴錫欽說。

條例通過 嚴禁炒房,戴錫欽表示,居住正義不只是房價問題,比如社會住宅提供給年輕夫妻優先入住。可是打房,當然我們希望他在一個合理範圍內,讓大家負擔的起,但是到底年輕人應該工作幾年?累積多少積蓄,買得起房子才是合理的?要有更公平、客觀機制去調整。

戴錫欽指出,政府有義務提供給你有住的機會,但這個住的機會,你要付出多少代價?你的房租要算到什麼樣算合理?跟一般市面上8折、7折,甚至更低折扣,才能讓年輕人有感?甚至我剛講的,一個年輕人在平均工資沒辦法大幅上漲情況下,他要累積多少工作年資才付得起頭期款?買得起房子?這都是我們要從各面向去做討論。

戴錫欽表示,一昧打房,當然控制房價是政府責任,但是不管是建商、開發商有一定合理公開透明的利潤,這也是必要的。因為他會照成經濟良性循環,不能只為打房而打,控制房價是必要的,但用什麼手段能達成目地,甚至讓年輕人有機會在工作5年、10年、15年,有機會有一個自己的房子,能逐夢踏實,能夠實現他成家立業的夢想。這是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大家共同聯手來做。

戴錫欽指出,未來議會多數黨國民黨團跟蔣萬安市長同政黨,推動所謂「3長會議」除例行市政會議外,未來可能市政府會定期跟議會,議長、副議長或黨團書記會有定期就重大政策交換意見,讓黨籍議員能了解市政府推動的優先順序,對於未來的府會和諧,爭取更多的議員支持會有很大幫助。

對於人口議題,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王孝維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人口減少主因外流,因為:一、通膨導致物價、房價過高,難負荷,想來北市居住的人卻步,退居二、三線城市。「台北桃園房價差三倍,同樣預算坪數,這邊買20坪,那邊可買60坪呀」,加上台北物價太高,所以往桃園、新北移居是必然現象。二、桃園、新北土地有增值空間,就跟早期台北一樣,過去台北也是20萬漲到100萬呀。有眼光的投資者、就往桃竹投資。三、台北房地供需失衡,需求大於供給,導致房價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