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冬遊記——柏林牆、布蘭登堡門、查理檢查哨

遊客在查理檢查哨旁瀏覽有關柏林牆歷史的展覽。(唐笛提供)
遊客在查理檢查哨旁瀏覽有關柏林牆歷史的展覽。(唐笛提供)

文/唐笛
走訪柏林,感到的是沉穩、大氣,歷史滄桑與現代繁榮疊加,獨具特色。

布蘭登堡門(德語:Brandenburger Tor)是冬遊的第一站。她既是德國的標誌,也是戰亂與和平的見證。

一路步行,終於,這座著名城門不再是平面的圖片或遙遠的影像。12根粗大的灰色石柱挺立在寒風細雨中,更顯冷峻。門頂的勝利女神駕著戰車,張開雙翅,莊嚴報捷。

回想當年,1987年6月12日,就在布蘭登堡門前、東西柏林的分界處,美國前總統雷根發表了世紀演講,呼籲戈巴契夫推倒柏林牆。雷根說:「即便是這堵牆的巨大陰影,也遮蔽不住勝利的曙光。」那呼喚自由的聲音,是警言也是預言。日後,千百萬遊客來到此地,重溫上個世紀的戲劇篇章,這或許是布蘭登堡門的最大吸引力。

布蘭登堡門是柏林和德國的標誌,也是戰火與和平的見證。(唐笛提供)布蘭登堡門是柏林和德國的標誌,也是戰火與和平的見證。(唐笛提供)

穿過城門,沿著「六月十七大街」,走在柏林城的東西軸線。寬闊的人行道上,豎立著關於布蘭登堡門的簡介,其中包括當年雷根演講的照片。有趣的是,腳下的石板路還有一塊雷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

柏林市「六月十七大街」的人行道上有一塊雷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其1987年演講的名句:「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唐笛提供)柏林市「六月十七大街」的人行道上有一塊雷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其1987年演講的名句:「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唐笛提供)

我又轉向艾伯特大街,在布蘭登堡門的東南側,是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2,711塊高低不一的混凝土板,分布在近2萬平方公尺的空地上,歷史的印跡真是隨處可見!

繼續向南,我很快來到波茨坦廣場(德語:Potsdamer Platz)。這裡曾經是歐洲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但不幸在二戰中被摧毀,後來又被冷戰時期的柏林牆一分為二,澈底荒廢。柏林牆倒塌後,兩德統一,波茨坦廣場得以重建,迅速發展為繁華的商務和文化娛樂中心,每天吸引七萬人次遊客。

在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出口外,幾塊柏林牆的破碎牆體展出,遊人圍觀沉思。這幅畫面,我曾經在網路上見過。如今,我親臨實景,別有感慨。

波茨坦廣場曾被柏林牆一分為二,兩德統一後被建為繁榮的商業和文化娛樂中心。圖為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外陳列的柏林牆牆體。(唐笛提供)波茨坦廣場曾被柏林牆一分為二,兩德統一後被建為繁榮的商業和文化娛樂中心。圖為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外陳列的柏林牆牆體。(唐笛提供)

接下來要打卡的,當然是查理檢查哨了。Checkpoint Charlie的意思是「第三檢查站」,因為在北約音標字母中,C通常讀作「查理」。查理檢查哨是冷戰時期柏林牆旁邊進出東德與西德的檢查點,使用者通常是盟軍人員和外交官。從這裡往北去,即進入東柏林,往南則進入西柏林,因此查理檢查哨旁有一個高高的立牌,在面向和背向西柏林的一面,分別用英、俄、法、德文寫著:「您將離開美國占領區」、「您將進入美國占領區」。

現在來說說柏林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個占領區。1949年,東德和西德分別建國,成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東德為蘇聯占領區,首都定在東柏林。而西德是美英法占領區,首都設在波恩(一直到兩德統一)。按法律規定,西柏林是西德的領土。因為它如同孤島一般被包圍在東德境內,也因此得名「自由世界的櫥窗」。

從1949年到1961年,大約250萬東德人冒險逃入西柏林。為了阻止居民逃離,1961年8月13日,東德政府開始修建柏林牆。這道工事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形成了環繞西柏林邊境的全封閉邊防系統,全長167.8公里,東德當局稱之為「反法西斯防衛牆」。

據統計,1961年至1989年間,大約有5千名東德人嘗試翻越柏林牆,其中136至245人被射殺,另有3,221人被逮捕、260人受傷,不過還是有上千人成功的逃入圍牆的西側。

查理檢查哨是冷戰時期的標誌,在柏林牆倒塌後被拆除,後被恢復,成為柏林的知名旅遊景點。(唐笛提供)查理檢查哨是冷戰時期的標誌,在柏林牆倒塌後被拆除,後被恢復,成為柏林的知名旅遊景點。(唐笛提供)

1989年10月9日,七萬萊比錫民眾走上街頭,舉行了幾十年未有的大遊行,引發了德國各地的抗議浪潮,群眾喊出了「我們要像西德人那樣生活」的口號。11月4日,50萬人聚集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要求言論和新聞自由。出乎意料,東德當局沒有使用暴力鎮壓。11月7日,原民主德國政府集體辭職,新政治局於8日被選出。

1989年11月9日,在民眾的抗議壓力下,東德官員沙博夫斯基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犯了「技術性錯誤」,宣布東德公民恢復出行自由,新規即刻生效。於是,成千上萬東柏林人立即湧向邊檢站,邊境柵欄被打開,柏林牆「倒」了!一位親眼目睹柏林牆邊狂歡場景的德國作家寫道:「就像聖靈降臨,就像天使張開了翅膀……」

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柏林牆殘餘牆體製作紀念品。(唐笛提供)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柏林牆殘餘牆體製作紀念品。(唐笛提供)

查理檢查哨旁邊的紀念品店。(唐笛提供)查理檢查哨旁邊的紀念品店。(唐笛提供)

隨後的幾個星期裡,欣喜的人群鑿下柏林牆作為紀念品。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拆除柏林牆。1990年10月3日,兩德正式宣布統一。查理檢查哨曾隨著柏林牆的垮塌而消失,後又被恢復,成為柏林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每天,眾多遊客聚集在查理檢查哨前,拍照留念,他們也在街口的對面空地上回顧柏林牆的歷史。在旁邊的紀念品店裡,人們掂量著鑿下來的牆體碎塊,任思緒飄遠。

凝重的氣氛環繞著這個特殊的景點,難以想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曾被兩種體制殘酷的分隔為二;一邊是自由,一邊是禁閉。世界更無法忘卻,數百名東德民眾因為試圖翻越高牆而失去了生命。

在柏林牆倒塌的兩年三個月前,雷根總統說:「這堵牆會在歐洲倒下,因為它抵擋不了信心,它抵擋不了真理,這堵牆抵擋不了自由。」

來到柏林,是為了追尋歷史,而歷史在提示著今日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