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止血聖藥三七 購買要謹慎(一)

三十頭三七,個大堅實,可見銅皮、獅子頭、釘頭等鑑別位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三十頭三七,個大堅實,可見銅皮、獅子頭、釘頭等鑑別位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文/陳大真博士
「本名山漆不須疑,屈指何曾有數推。鋒簇塗來瘡即合,杖笞敷上痛無知。損傷跌撲堪排難,腫毒癰疽可救危。豬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換效尤奇。」——清趙瑾叔〈本草詩〉 

此詩說明三七本名山漆,能合金瘡,如漆之黏物。味道微甘,嘗之頗似人參。用其粉末摻豬血中,可讓血化爲水,又名金不換,取其藥材貴重也。

據《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記載,三七藥材(https://reurl.cc/qZ9bVy)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ill)F.H.Chen)的乾燥根、根莖。三七最早記載於《本草綱目》中,其名稱由來,從古至今有許多解釋。清趙翼《簷曝雜記》記載,「三椏、七葉,其根如蘿蔔」,和三七的形態吻合,尤為可信。

六十頭三七(左3個)、八十頭三七(右3個),個大質堅實,表面光滑呈灰黃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六十頭三七(左3個)、八十頭三七(右3個),個大質堅實,表面光滑呈灰黃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通常在秋季花開前採挖三七根部,洗淨後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等部位,乾燥備用。支根稱「筋條」,而根莖稱「剪口」,以做區隔。主產於廣西靖西、百色、德寶及雲南文山、硯山等地,四川、貴州、江西等地也有栽培。

三七上排為一百頭、中間兩排為八十頭、下排為二百頭。(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三七上排為一百頭、中間兩排為八十頭、下排為二百頭。(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三七藥材主根呈類圓錐形,表面呈現灰褐色,切開斷面呈灰綠、黃綠或灰白色,體重且質地堅實,擊碎後皮部與本部常分離。通常以個大肥實體重、皮較細呈灰綠色、有光澤,以及斷面灰黑帶綠、無裂隙者為佳。三七聞之氣微,嘗之味苦後會回甜,臨床常用於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辨別藥材真偽方式、術語

辨別三七藥材真偽常用方式和術語包括,丁頭:指三七藥材上部有若干瘤狀隆起的支根痕。七根:指三七的根及細支根。冬七:指每年11月前後種子成熟後採挖的三七藥材,體形、品質較差。

用小顆粒黏合成的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用小顆粒黏合成的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皮:指根及根莖類藥材中相對應「肉」的部分。皮泛指根的外部,肉則泛指根的內部,並用色澤、粗細、厚薄、鬆緊來描述皮的性狀。皮依照不同色澤,分「銅皮」、「鐵皮」,如頭皮色黃者稱「銅皮」,色黑者稱「鐵皮」。獅子頭(又稱猴頭或乳包):專指三七藥材外表所具有的瘤狀突起,為三七藥材的特徵。

二百頭三七,右邊飽身,左邊瘦扁。(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二百頭三七,右邊飽身,左邊瘦扁。(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春七:常指每年7月前後開花前採挖的三七藥材,根飽滿肥實,品質最佳。剪口三七:指三七藥材剪下的蘆頭。絨根:指三七藥材剪下的較細支根及鬚根。瘤狀突起:指表面具有不規則的類圓形或半圓形突起。

鐵骨:藥材內部色如鐵、堅硬如鐵、體重而堅實不易折斷,三七以鐵皮鐵骨為最佳。菊花:用來形容藥材斷面的放射紋理。

以頭數目區分藥材規格

坊間三七藥材剪下的主根稱「三七頭子」,剪下的三七蘆頭稱「剪口三七」, 剪下的較粗支根習稱「筋條」,剪下之後的細小支根及鬚根通稱「三七尾」或「三七絨根」,剩下體小或短者稱「三七崽子」。

左為三七條貨(指品質一般的大批貨),右為四百頭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左為三七條貨(指品質一般的大批貨),右為四百頭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三七商品按照個體大小,以「頭」來區分規格,也就是每500克有多少「頭」定商品規格,如二十頭的三七,表示該藥材二十顆就有500克重,一百頭的三七,表示該藥材一百顆重500克,頭的數目越大表示該藥材越小顆。

三七,四十頭和七十頭的斷面,可見銅皮鐵骨,及放射紋理角質。(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三七,四十頭和七十頭的斷面,可見銅皮鐵骨,及放射紋理角質。(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另外,華南部分地區常用的三七藥材,用「鳥煙」(中藥炮製原料)著色後,再用蟲白蠟上光,因此藥材常有反光。而「冬七」體形癟瘦,「春七」飽滿肥實,春七被認為品質較好。三七為貴重藥材,坊間有些誤用的情況,待下篇文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