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潘文忠就「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報告指出,政府為妥善運用3,800億元財政餘裕,編列特別預算推動就學貸款補助,目前全國貸款生約73萬人,本次補貼對象主要是「經濟負擔重的在學時已申貸的弱勢學生」及「畢業後符合撫育孩童或平均月收入未達4萬元等資格的貸款人」提出一次性補助,協助償還一年本息,或補助償還一年本金加利息。
潘文忠表示,實際依每一位貸款人貸款本金、經濟收入設算補助額度,免提出申請、免審核,直接由承貸銀行扣抵,避免直接發現金給貸款人而用於其他支出,預計受益人數54.6萬人。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表示,以43萬還款生平均貸款30萬為例,一個月還款本金加利息約3‚300元,其中2‚950元為本金,350元是利息,符合月收低於4萬者,政府每月幫忙償還3‚300元,累積一年可獲補助4萬元左右。
即將入學大一、高一生 將補助一學期貸款本金
針對目前仍在學的貸款人,或即將在112學年度第一學期入學的大一學生到高一學生,只要是低收、中低收、特殊境遇、身障,及獲原住民學雜費減免、大專弱勢計畫助學金的學生,將補助一學期的貸款本金。
另外,文化部長史哲就「溫柔堅韌 振興振心—文化部振興計畫」報告表示,藝術文化作為疫後重振最佳解藥,「成年禮金」發放應包含疫情期間沒有畢業旅行、甚至被戲稱「生於SARS,畢業於covid-19」的學子,彌補這群學生被疫情耽誤的青春年華。
因此「成年文化禮金」除原訂發放18歲、21萬人以外,將加發19、20、21歲的69萬人,總計共約90萬人,每人1‚200點成年禮金,可用於看展覽、看演出、買書、看國片、買文創或工藝品等藝文消費。此外,將以展演取代振興,藉由結合民間大型宮廟活動,辦理傳統戲曲及表演團體偏鄉巡演等5大方案,培養文化鑑賞提升消費習慣。
一次性補助治標不治本 立委籲完善社福政策
立委賴品妤表示,基本肯定此項措施;但一次性補助終究治標不治本,行政院要持續完善社福政策。
她指出,學貸政策的目的是為了促使經濟弱勢的學生能無後顧之憂的就學。然而這幾年就業市場緊縮、不斷升息,「還不起」而非「不願還」的學貸已成為了許多畢業生的窘境。據統計,歷年來有約8萬人遭強制執行。此次方案針對畢業後的貸款者的協助資格其中一項訂在「平均月薪低於四萬」者,她認為尚無法全部照顧到「未有弱勢資格」,但實際上弱勢的群體。
賴品妤呼籲,一次性補助終究只是「救急」,根本還是應該要重新檢討現行社會福利、扶助政策,並藉此機會檢視學貸緩繳等機制,讓學貸回歸到當初「照顧經濟弱勢」的設立初衷,實踐世代正義、教育賦權。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肯定教育部公布「就學貸款補助方案」,協助經濟弱勢與育兒需求的學貸青年,以「銀行通知直接扣抵」方式。不過,許多青年仍期待,除了特別預算,也能提出更長期學貸補助方案。呼籲教育部通盤檢視畢業後學貸本息的收入門檻,是否能隨所得與物價等調整,方能反映民生真正需求。